中國與美國於7月27、28日2天,在美國華府舉行戰略與經濟對話,其中最重要的焦點就是人民幣匯率的問題。這次會談結果,將影響人民幣匯率未來的走勢,對世界經濟有動見觀瞻的影響。
#@1@#根據美國重要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不久前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需要升值40%才能達到實質的平衡,也就是說,如果中國放鬆對人民幣的管制,人民幣其實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根據路透社等媒體報導,專家指出,人民幣匯價至少要升破6元以上價位,才是合理價格(見下頁圖1)。中國自80年代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之後,在台商帶動投資下,逐漸與世界經濟體系接軌,挾其廉價的勞動力,以及廣大的市場,逐漸在世界經濟體系扮演舉足輕重的要角。人民幣匯率會成為世界注意的焦點,源自2002年2月,美元開始步入貶值期,但人民幣仍然盯住美元,造成實質上的貶值,使得中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更加便宜,中國出口大幅快速成長。而中國產品輸美增加的結果,使中國製產品處處可見,使中美貿易逆差不斷擴大。
#@1@#中國對美貿易逆差不斷增加,已逐漸從一年將近2千億美元,提高到去年的2600億美元之譜,占美國貿易逆差將近1/3以上。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也在美國國內逐漸形成一股反彈聲浪,認為中國讓人民幣貶值,形成不公平貿易,中國人搶走美國人的工作。舉例來說,美國全國製造業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 the NAM)在國會的聽證會上就曾經指出,中國貨幣被嚴重低估造成了雙邊貿易的不平衡,並要求美國政府採取行動正視此一問題。而美國國會也反映這樣的民意,不斷要求行政部門應該向中國積極施壓,調升人民幣匯率。在國會壓力下,美國行政部門也不得不在各種管道與場合上表態,要求中國調整人民幣匯率。例如,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就在2004年直接要求中國「必須處理他們的貨幣問題」。
#@1@#其實,國際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聲音,也早在2002年,美元正式進入貶值期時浮現。日本副財長黑田東彥在當年年底,於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一篇文章,指出中國等亞洲新興市場參與世界貿易體系,挾其低製造成本,對已開發國家形成強而有力的通貨緊縮壓力,他認為日美歐等國家,應該與中國協調,提高人民幣的匯率,他的建議揭開了國際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序幕。2003年,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則進一步明確指出,中國的通貨緊縮經出口擴散至台灣、香港甚至全球,中國應該承擔起將人民幣升值的責任。之後,日本更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7國財長會議上向其他6國提案,要求通過一項與1985年針對日圓的廣場協議類似文件來迫使人民幣升值。不過,這項建議並未通過。
#@1@#然而,不可否認的,人民幣匯率的確被嚴重低估,也使中國必須面對不公平貿易的國際輿論壓力,IMF前幾年的報告,即直指人民幣的匯率有「根本性失衡」的問題。而美國民間對中國壓抑人民幣升值的作法,隨著兩國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國會向行政部門不斷施壓,中國在對美國市場仍有強烈依賴下,不得不調整其匯率政策,藉以化解主要來自於美國的國際壓力。在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實行以「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的進行調節、賦予較大的彈性,同時與美元脫鉤,讓人民幣匯率彈性較為開放,但仍緊緊抓在官方手中,使人民幣成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1@#同時,為了降低國際要求調升人民幣匯率的壓力,中國不得不採取一些對應的措施,緩解國際的反彈。例如,鼓勵中國企業赴海外投資,造就了近幾年的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潮,最近出現中國企業大肆併購海外企業,就是這個政策下的產物。此外,中國也開放了若干行政措施,希望化解國際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例如允許中國國家企業運用外匯收入購買國外債券,將中國居民出境時攜帶的美金,從2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還有,將進口平均關稅從11%降低為10.4%,並擴大對美國與歐洲商品的採購,增加自其他國家進口的產品等等。在上述政策效應下,目前中國已持有美國國債超過8000億美元,對美國的影響力日增,其對外增加的採購數額與投資,也使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益發舉足輕重,更是美國與歐洲國家極力對中國示好的主要原因。而中國在石油能源上的投資,還引發國際上中國與美國爭霸的討論與疑慮。
#@1@#雖然自2005年中國採取較有彈性的匯率政策以後,人民幣中間價累積升值幅度已經達到15.77%以上。不過,不可否認,其距離實質匯率的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但中國基於其內控的實質考量,預料仍將抓緊控制權,即使人民幣升值,也將是緩步調整。而美國在去年金融海嘯後的表現,也給中國一個作文章的機會。中國目前已經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為了刺激經濟,除了金援金融機構,美國政府也將擴大公部門投資,以刺激經濟復甦。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選擇無非是印鈔票或發債。無論是哪一種,都將使美元貶值的機會變大,讓中國在美國的資產縮水,這也成為中國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重要籌碼(圖2)。其實,美國官員瞭解,中國堅持嚴格控管人民幣匯率,有其結構上的考量,畢竟其經濟成長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加工出口貿易。人民幣升值與否,牽涉到中國內部管控的問題,因為三農問題,中國農村釋放出了大量的勞動力,這些勞動力需要大幅的經濟成長消化,若因升值造成通貨緊縮惡化,影響出口競爭力,經濟無法持續成長,勞動需求降低,將使中國龐大的就業壓力升高。而美國學界對於人民幣升值,是否可以有效減少中美貿易逆差,普遍也抱持懷疑態度。例如前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斯潘,在美國國會就曾明確指出,人民幣升值不一定可以增加美國的就業機會,雖然可以消除中國與美國雙邊的貿易赤字,但卻有可能使美國與亞洲其他國家的赤字增加,未必對美國有利,而美國也需要中國在經濟以外其他議題上的合作。
#@1@#因此,無論結果如何,預料雙方都可望展現相當的彈性,來處理雙邊的經貿關係。這次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在行前記者會指出,中方將要求美國維持匯率穩定,以保證其權益。而美方財政部代表羅文傑(David Loevinger)則指出,將要求人民幣保持彈性。總之,由歷年中美雙方在人民幣匯率等經貿問題上的互動,可以看出雙方雖有衝突,但是因為雙方對於彼此都有所求,因此還是會在經濟性議題與中國政府所堅持的意識型態與原則不相衝突的情況下,保持相當彈性,找出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