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資產投資中,美元、港幣及人民幣在金融海嘯後,儼然已經成為資金避風港。根據央行的統計資料,去年金融海嘯後,國人外幣存款餘額激增,由原來的2兆元新台幣左右,增加至2.2~2.4兆元(一部分是新台幣貶值所致)。銀行主管則表示,在避險保值的心理驅動下,國人對美元、港幣、人民幣的偏好度仍然較高。
#@1@#到銀行購買外幣是最穩當的作法,第一銀行指出,不管是用新台幣買人民幣、美元或港幣,都要先填寫匯出申請書,其中,若是一次買匯超過50萬美元,抑或一年買匯總額超過500萬美元,依中央銀行規定還要填寫申報書。至於人民幣,每次結匯不超過2萬人民幣,但由於銀行間並沒有互通機制,因此,人民幣的兌換並沒有比照美元設限。目前國內尚未開放直接投資中國大陸證券市場,而隨著大陸QDII(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的規範鬆綁,以及大陸經濟成為取代美國的火車頭地位,投資人在避險及獲利2項需求下,愈來愈有將資金「西進」的趨勢。由於受限於國內法令對香港股市的限制,不可直接進場投資,因此投資人除了透過買匯方式投資人民幣外,亦可藉由大中華基金、台商基金或中概股基金,嚐到陸股資金發燒的甜頭。而許多投信業者陸續推出相關基金,乍見都以中國相關類股為號召,但實際上卻大大不同。一般來說,所謂的「大中華基金」是以中國、香港、台灣以及新加坡等華人區為投資範疇,也就是以這四地掛牌的公司為投資標的,但投資範圍更廣的大中華基金會再把日、韓、東協等地也加入投資組合;另外,台商基金投資標的則以台股為主,搭配在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外掛牌,且具發展潛力的台商;而中概基金指的則是完全投資台股,且以台股中的中概類股為主要標的。目前境外中國和大中華基金包括國泰大中華基金、聯邦中國龍基金、建弘大中華基金、友邦大中華股票基金、新加坡大華泛華基金、JF大中華基金、景順大中華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大中華基金、德盛中國基金、木星中國基金、景順中國基金、JF中國基金、瑞萬通博中國星股票基金、富通中國股票基金等。其中前8檔為國內投信發行或國內可買到的境外大中華基金。至於國內才買得到的大中華基金,也可以在國內直接透過投信、銀行和證券公司申購。
#@1@#想直接投資中國市場,還有一個管道──A股基金,目前國人較熟悉的中國A股基金,就是香港基金公司所發行的「iShare 新華富時A50中國基金」及「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台灣的投資人必須先到香港開戶才能申購。以新華富時A50中國指數基金(港交所:2823)而言,就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基金,A50中國基金追蹤著新華富時中國A50指數,緊貼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A股,表現相若的投資回報。在投資運作上,這檔基金並非直接投入指數成份股,也不是採用一般傳統基金經理用作投資A股的股票掛鉤票據(ELI),而是通過與認股權證相似的連結中國A股產品CAAP(可轉換認購權證)來制定組合。每個CAAP和一檔成份股掛鉤,方便按照指數成份股比例制定和重整組合,新華富時中國A50指數的成份股為大陸內地A股最大市值的前50檔。但若嫌香港開戶能申購的基金檔數太少,證券主管建議不妨直接到大陸開戶,回國後可以透過網路銀行下單。開戶前只要備妥台胞證和筆電,開戶後隨即設定並測試,回台後就可以透過網路下單。目前有上百檔「原汁原味」的A股基金,可供直接投資。據了解,目前中國招商銀行和浦東發展銀行有提供客戶網路申購A股基金。要特別注意的是,雖然網路申購方便,不過在贖回後的匯款,囿於目前個人兩岸通匯仍要透過銀行臨櫃辦理,因此,現階段如果要把投資的資金匯回台灣,還得親自再跑一趟大陸。
#@1@#以國內投信和境外投信發行的基金績效來看,今年以來境外優於境內,原因大多是在政府政策開放後(去年7月),泛中國基金才開始成立,目前兩岸尚未簽妥MOU(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因此都不能直接投資A股。然而,任何一種產品被過度強調有高「避險」功能時,其實也暗藏著該產品有正在「泡沫化」的可能。投資專家一般的看法是「不懂的商品先不要碰」,雖然人民幣金融相關商品,目前尚未有泡沫化疑慮,但人民幣金融商品的透明度不夠,建議在兩岸金融MOU的談判以及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訂後再進場。已經登陸的國內基金業者表示,大陸的基金市場起步得太快,基金的規模、種類成長快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但是管理上缺乏經驗,包括風險控管、操盤方式等,都有很大待改進的空間。中國市場目前是「牛氣沖天」,但若金融管理失控,即使牛載金玉也會墜入深淵,因此,即使大陸市場正旺,也應有風險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