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見?後金融危機的全球趨勢作者:大前研一譯者:陳光棻出版:天下文化日期:2009年7月與次級房貸相關的基金,有如黑心絞肉無從判斷內容物。大半的金融機構難以評估損失,因應措施也接連延誤。存戶恐慌、網路擠兌、錯誤政策、瀕臨垂死,政府止血不及,而「第二次次貸問題」又在檯面下逐步萌芽。看似觸底的美國經濟,在這一連串的道德危機中,才正要開始墜入無盡的深淵。「因為次貸問題,美國排名前十大的銀行中,近一半將無法避免國有化的命運」、「為了解決次貸問題,除了祭出『德政令』之外別無它法。」我在二○○七年九月至十月間,在SKY PerfecTV!的〈商業突破757Ch〉節目,以及日經BP電子版的連載中,就已多次預言。當時次貸問題才浮出檯面不到兩個月,沒有人做出這種預測。就在一年後,隨著雷曼兄弟倒閉的衝擊,我的預言成真。金融危機通常可分為三個階段。階段I為「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階段II為「處理不良債權所產生的債務超額危機」,階段III則為「金融機構信用緊縮所引發一般企業的危機」。日本泡沫經濟已崩潰超過十五年,但階段III的信用緊縮仍未落幕。即使是任何方面的發展都比日本更快速的美國,也不可能在一兩年間就恢復。觀察美國現象,仍屬於階段I的流動性危機,金融危機才正要揭開序幕而已。況且,由於美國的錯誤因應,甚至造成階段II與階段III同時發生的窘境。
#@1@#美國若想度過金融危機,找到施力點重新出發,起碼得花上十年。換句話說,從次貸引發風暴,金融危機正式浮出檯面的二○○八年九月,就等同於日本泡沫經濟開始崩潰的一九八九年十二月。若說美國從此刻開始就已然揭開「失落十年」的序幕,一點也不為過。話說回來,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美國次貸問題,究竟為何?日本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大半都將焦點放在金融業者的個別因應對策上。若想理解次貸問題膨脹至此的根本理由,就得先了解全球的資金流動狀況。次級房貸是一種以「常遲繳卡款、信用評級較差」或是「所得較低者」這類次級貸款者為對象的房屋貸款。充其量只是美國特種房貸的問題而已,為什麼會禍及全世界呢?當時全球約有六千兆日圓的游離資金無家可歸,為了追求更高利潤而四處遊蕩(其中大半因金融危機,現已消失殆盡)。這些龐大的游離資金從何而來?答案是全球先進國家。這些高齡化快速的國家,全都擁有過剩資金,卻也全都面臨了國內缺乏充分投資機會的窘況。因此,先進各國中的過剩資金,為了尋求更好的投資機會而出走(或是用來購買外國的金融商品)。這種投資機會在哪裡呢?其實,這些資金哪兒也沒去。發展中國家雖然有長期的基礎建設投資案,無法確實償還的風險甚高。換句話說,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機會,要不就是中獲益/中風險,要不就是高獲益/高風險,僅此而已。因此,游離資金開始流向「商品」。在商品交易市場中買賣的商品,像小麥、玉米等農產品,石油、煤炭、金、銀、銅、錫、鉬等礦物資源,以及纖維、橡膠之類的原料等。後來這些商品變成了金融期貨,也承接了這些游離資金。但所有的商品最終都會漲價,以對沖基金(Hedge Fund)的角度來看,也就越來越沒有賺頭。於是,他們開始關注全世界最大的金融商品─不動產。在日本,動產與不動產是不同商品,但在美國,不動產已被視為金融商品。尤其在布希就任之後,相對於沒有成長的股票,不動產的漲幅卻高達百分之七十。比起股票等其他金融商品的收益,不動產買賣的利潤更高。以商業大樓為例,由於大樓本身具有現金流,經由證券化的手段,可包裝為小額債券,再推銷給對沖基金,這樣的作法在美國非常普遍。
#@1@#不動產出售後的獲利機會頗高,理由在於不動產原本就有限。雖然全世界不動產的價格飛漲,但程度猛烈的也只有東京山手線內側、上海市中心、香港與澳門、倫敦的卻爾西(Chelsea)、伊斯坦堡面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住宅區、蘇格蘭的高球場周邊,以及人口密度特別高的孟買等容易轉手的黃金地段。由於游離資金通常也是「膽小資金」,所以它們只願投注在「若有緊要關頭,馬上可變現」的對象上。然而,因為他們貪婪的到處收購世界黃金地段,較為值錢的不動產全都因此價格高漲,幾乎再也找不到能賺取龐大買賣利潤的物件。在這樣的情況下,游離資金的操作者對實際商品漸漸失去興趣,開始將目光轉向非現實的商品。其中也包括憑藉著創意衍生出來,將次級房貸包裝成小額債券的新型金融商品。次級貸款之所以動搖全球金融市場,全因次級房貸是一種貪得無厭的貸款,以平均百分之十二的高利率,貸款給那些收入不足以放款給他們的人─購屋者。有許多次級房貸,以「最初只需用固定利率先償還利息」等方式,拉低貸款的門檻,這簡直是詐欺。因為次級房貸的大前提,在於房屋的價格能夠持續上漲,等到幾年後再融資時,即使追加上先前的利息,房屋也仍具有充分的抵押能力。但到了二○○六年左右,由於房價停止上漲,導致次級貸款的大前提嚴重瓦解,無法還款的狀態不斷發生,整件事就是這麼單純。
#@1@#網路新人類正在改變你的世界作者: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譯者:羅耀宗、黃貝玲、蔡宏明出版:麥格羅.希爾日期:2009年7月你可能認識年齡在11到30歲之間的人。你見過他們同時做五件事:發文字簡訊給朋友、下載音樂、上傳影片、在兩吋寬的螢幕上看電影,以及在交友網站Facebook或MySpace玩「誰知道什麼」(who-knows-what)。他們是在數位世界長大的第一代,也是將繼續存在的一種全球文化現象的一部分。最起碼我們要這麼說:如果你了解N世代,就會了解未來。數位時代已經降臨。N世代來了。且讓我們面對未來。
#@1@#職場公關黃金法則作者:于長君出版:高寶書版日期:2009年7月空有實力卻老被埋沒?沒錯!你缺少的就是職場上的social力!公關教主將教你萬試萬靈的無敵面試技巧、職場E-mail禮節、一個都不放過的人脈術、如何把訂便當變成一種才華、節能減碳讓老闆愛上你?公關達人于長君不到30歲的時候就獨自創立公關公司,現在他把這些職場上的「眉眉角角」化為文字,讓本書的讀者都可以做好個人的職場公關,當個受歡迎的職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