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博上廣告公司大門,映入眼簾的是純白的空間,而右手邊,挑高兩層樓的白色牆面上,掛著藝術家黃銘哲所創作的《女人》雕塑品,其婀娜多姿的造型,被鮮艷的橘紅色系花布所包裹著,猶如搔首弄姿,在向人們拋著媚眼般,整個白色空間霎時生動、活潑起來。
#@1@#「每件藝術品都有它的位置,你不覺得,在這片純白的空間裡,擺上這件作品再恰當不過嗎?既賞心又悅目!」博上廣告董事長許益謙用藝術的眼光,訴說著他的藝術見地。在10多坪大的純白色接待大廳內,還有聞名國際的雕刻大師朱銘的多件作品,許益謙指著朱銘的木雕作品《土地公》說:「當初買它,沒設定擺在哪裡,但公司搬到民生東路,整個裝潢好,就覺得這個位置擺《土地公》非常恰當。」入門口的左手邊,還擺著朱銘的木雕作品《母親》,另一側為眾生像的長條形陶雕作品,小小的空間裡,就有3件朱銘的雕塑品。不僅如此,沿著強化玻璃所搭建而成的旋轉梯上到2樓,廚房後頭,公司員工正在為客戶的食品廣告拍攝作品,而吧台上擺著一對銅雕的《接吻鳥》,許益謙刻意把鳥移走表示:「這樣子就很單調,但是把它再放回去,你不覺得整個吧台變得有生命了嗎?好像『接吻鳥』正在唱著悅耳的歌聲呢!」
#@1@#喜愛藝術的人,對收藏的作品,有著萬般的情感,單看《接吻鳥》的造型,非常普通,在樹枝上停著一對嘴對嘴的鳥,一般人會覺得「沒什麼」,但一知道是朱銘的大作,便會趕緊多瞧一瞧,再用心去體會一下許益謙所說的那種「意境」!藝術品的喜好就是這樣,好與壞,都是見仁見智。常有藝術評論家對一些藝術收藏及投資者的建議,第一句都是:「先喜歡它。」因為喜歡而買回家,今天看它是一種心情,明天再看它,也會因為心情的轉變,又有不同的感觸。介紹完《接吻鳥》,許益謙站在走廊的起端,指著盡頭朱銘的《太極》,就像他為客戶所拍的廣告般,以視覺引導,讓主角躍然而出;狹長的走廊,沒有任何燈光,人們的焦點很容易就被該件雕塑品所吸引,不用介紹,一看造型就立即知道是朱銘的《太極》,因為各大拍賣公司每年春拍及秋拍,一定有《太極》雕塑品的芳蹤。
#@1@#「這件《太極》共有16件,有8件為國外的美術館所收藏,在台灣有8件,其中一件在總統府,一件在這裡。」許益謙的神情是驕傲的,就像是位藏家,正喜孜孜地跟朋友分享著他好不容易得到的佳品般。在博上廣告的辦公室裡,處處可見藝術品,不是掛上李梅樹、廖德政等多位前輩畫家的油畫,就是朱銘的作品;相對於一些把藝術品鎖在保險庫的藏家來說,許益謙是那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個性的人,他買藝術品,不僅放在家裡,也放在辦公室裡展示。他說:「收藏藝術是件愉快的事,從家裡到公司,我每天都看得到它們,心情就像買到飆股般,天天『漲停板』。」走進他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一位頭戴粉紅色頭巾,身著俏麗短裙,裙襬隨著肢體舞動而隨風飛揚的女子雕塑作品,其背後是玻璃帷幕,戶外的陽光透入,更凸顯出女子的曼妙身影,這也是朱銘的作品,被刻意擺在辦公室的顯眼位置。
#@1@#許益謙一邊用手觸摸著美女的曲線,一邊用興奮的語氣說:「人家都說,林百里(廣達董事長)每天晚上有美女陪他睡覺(張大千所畫的美女圖),我也有辣妹陪我上班。」說完呵呵地笑了起來,那種相比較的滿足快感,也顯現了藏家們對藝術品愛不釋手的情感寫照。小小的5坪大空間,牆上也有畫家王守英的油畫、朱銘的台灣牛等多件雕塑作品。許益謙談起了他20年的收藏歷史,是30年前受到電光牌衛浴公司李董事長的影響;當時他才20出頭,第一次踏進李董的公司,就是看到台灣前輩畫家楊三郎、李梅樹、李石樵、顏水龍等人的作品,在他的印象中:「油畫不是應該擺在美術館裡嗎?」「那一刻,我受到很大的震撼!」從小被父親送到王北岳大師處學習書法及篆刻藝術,長大後也算是文藝青年的許益謙,第一次見識到私人收藏,而李董給他的收藏觀念是:「主題式收藏」。雖然畢卡索等國外的藝術作品也很精采,有機會也會出國去觀賞,但如果談起收藏,李董只收藏與台灣這塊土地有關的作品,因為「他要支持台灣的藝術家」。
#@1@#許益謙剛出社會時,因為口袋淺,但李董在他心中所播下的「藝術種籽」已經萌芽,讓他暗自發誓,日後賺了錢,也要買一幅台灣第一、二代前輩畫家的作品,即便是小小一張,如明信片大小的一號作品。奮鬥10多年後,他在30歲左右,買下第二代前輩畫家陳銀輝的作品,畫裡有藍藍的天及一隻悠閒站在黃土地上的台灣水牛,該幅20號作品,20年前的買進價才10多萬元,對照目前拍賣會上陳銀輝畫作的價格已達上百萬元以上,以投資的眼光來看,至少有10倍以上的投資報酬率,但許益謙說:「喜歡的作品,是不會賣的。」但創業開廣告公司時,為了籌措上百萬元的創業資金,不得不忍痛賣了10多件前輩畫作,許益謙操著惋惜的口吻說:「那些作品,再也買不回來了!(一方面是藏家不會賣出,一方面則是價格太高。)」唯一又被他高價買回的李石樵油畫,則是付出當初賣出價格一倍以上的代價才買回。「賣的時候,就好像在割我心頭肉般的痛苦。」至今還是相當後悔的許益謙,也不得不這樣安慰自己:「若當初沒割愛,也沒有現今博上廣告的規模,更沒有後來陸續買進其他藝術品的數千萬元資金。」頗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結果,也有藝術收藏中,兼具藝術投資的效果。
#@1@#會收藏朱銘的雕塑作品,則是主題式收藏台灣前輩畫家油畫作品外的旁枝,許益謙說:「一方面是我認識朱銘,對他很了解;另一方面,他也是台灣的藝術家,在情感上,還是台灣的。」因此,在雕塑品方面,他就鎖定朱銘的作品。至於又有黃銘哲的作品,則是他與黃銘哲熟識,用朋友價情商其為辦公室該面白牆,創作一件適合的作品。一談起朱銘,許益謙如數家珍地從朱銘18歲前,就是三義地區雕佛像的高手,到他拜楊英風大師為師,創作「不滿足系列」,再到揚名立萬的「太極系列」,以及以眾生相為創作題材的「人間系列」,朱銘如何從木雕,到石雕,到銅雕,再回到「人間系列」的木雕作品,以及從單一顏色到有色彩的木雕品,琅琅上口的陳述,足見他對藝術家的熟識及研究之透徹。對於藝術收藏與投資,許益謙建議從「保值」與「增值」的雙值法著手。他表示,很多人限於預算問題,大都從小件、價格十來萬元左右的作品收起,但若沒有鎖定主題,久而久之會失之於龐雜,沒有系統。寄望收藏品具有保值作用,一定要有系統性,從喜愛的藝術家的小件作品開始,再慢慢依據口袋深度,增加預算。
#@1@#認識藝術家也很重要,藉由研究其創作風格,再看他歷年來作品風格的轉變,都能從中發掘藝術品的價值;而更重要的是,藉由研究,就能掌握藝術家哪些作品才是精品,收藏到精品,其增值的潛力就無窮,所以,他建議剛入門的藏家,一定要找出能和藝術家連結的關係。許益謙的說法,與馨昌電子公司董事長鄧傳馨專門鎖定華人藝術家朱德群作品收藏,有異曲同工之效,鄧傳馨更因為大量收藏朱德群的作品,不僅與畫家成了莫逆之交,去年還幫朱德群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辦「朱德群88回顧展」。這種情況,就有點像一提到林百里,大家會聯想到他專收張大千所繪的美女圖的話題般;不過,剛入門或是財力不豐的藏家,想短時間達到鄧傳馨及林百里的境界很難,但如果從現在開始,鎖定目標作收藏,等過了10年、20年,這些買進價還不高的作品,未來有機會增值數十倍以上。不過,鎖定主題式收藏,有時還是會有遺珠之憾,許益謙說他早年有機會收藏華人藝術家趙無極的作品,那時,一幅50號的作品才幾十萬元新台幣,但因為當時目標是鎖定台灣前輩畫家的作品,以致失之交臂,就投資收益的機會來說,可謂「損失慘重」。但他並不後悔,因為他早期所收藏的前輩畫家及朱銘的數十件雕塑品,剛好都買在股市狂飆、上萬點之前,藝術家的作品價格還沒被炒高之前。許益謙另外還分享台灣前輩畫家李石樵說過的一個小故事,早年李石樵畫了一幅大畫,因家裡沒地方放,情商朋友家牆壁一掛,對方還嫌「占位置」,沒想到股市大漲後,對方特別打掉一面牆來掛他的大畫。
#@1@#2008下半年金融海嘯之前,因為中國當代藝術所掀起的藝術投資高潮,更讓藝術收藏及投資成為一門顯學,即便因金融海嘯的影響而拉回整理,但在人們心中所種下的「藝術投資」種籽似乎還在萌芽。既然藝術收藏跟藝術投資分不了身,許益謙說,他早年除了生活費之外的薪水,全都用來買藝術品。對於入門者,他會建議量力而為,以每年增加預算的方式來進階;此外,要勤逛畫廊,跟藝術家交朋友,62歲的他,早年有機會跟前輩畫家接觸而成為忘年之交,而現在,也跟朱銘、黃銘哲等藝術家熟識,手中就擁有不少這些人的藝術精品。愛藝術成癡的他,這些增值無限的藝術品,當然都被他列為「非賣品」,且大量地放在家裡及辦公室,隨時都能欣賞。許益謙認為,收藏的最高境界,就是「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