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春天以前,人們對「H1N1新流感」還十分陌生,但如今,這幾個字已經成為全球最為人耳熟能詳的專有名詞。台灣稱之為H1N1(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1N1/H1N1亞型)新型流感,其實就是國外所謂的「豬流感」(Swine Flu)或豬流感病毒(SIV/Swine Influenza Virus)。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這是一種在豬群中可引起地方流行性感冒的正黏液病毒(Orthomyxoviruses),多被辨識為C型流感病毒,或是A型流感病毒的亞種之一。
#@1@#豬流感有很多個不同的品種,像是H1N1、H1N2、H3N1、H3N2和H2N3亞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能導致豬流感的感染;以往只發現過人類感染豬流感,卻不曾出現過人傳人的案例。今年4月中,墨西哥公布全球首例人傳人的豬流感案例,從此震驚全世界。隨著H1N1新流感在各地蔓延,世界衛生組織(WHO)也不斷提升警戒層級。WHO的官方警告共分為六級,早在6月中旬,WHO即已將這一波新流感的警戒層級,提升至最高的第六級,等於正式宣告H1N1新流感進入「全球大流行」。這也是繼1918年西班牙大流行、1957年亞洲大流行,與1968年香港大流行後,21世紀的第一次全球流感大流行。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在分析過程中發現,H1N1新病毒包含人流感病毒、北美禽流感病毒,和北美、歐洲、亞洲三類豬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並在人類間具有高度的傳染性。正由於是新的變種病毒,一般人並不具有免疫能力,感染後會造成患者發燒、咳嗽、流鼻水、頭痛、腹瀉、肌肉痠痛等現象,但症狀多半還算輕微,即使在沒有抗病毒藥物治療下,一周內可痊癒;少數健康狀況較差的慢性病患、兒童、孕婦等,感染後可能併發重症,才有致死的危險。簡言之,H1N1新流感與2003年令人聞之色變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不同,是屬於「高傳染率、低致死率」的傳染病。
#@1@#不過,根據美國《時代》(Time)周刊指出,流感病毒正不斷發生變異,這正是我們為什麼無法對流感完全免疫的主要原因。已發現的流感病毒有好幾種,它們每年都會發生變化。雖然流感病毒會使人類發病,但人體的免疫系統總是能夠作出充分的反應。因此對於健康者來說,流感很少會造成死亡情況,但病毒的基因結構有時會發生重大改變,此時,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提供不了任何保護。當一種新的流感病毒出現,而人類的免疫系統對它不具、甚至很少的抵抗力時,流感大流行就發生了。上個世紀內的3次流感大流行,估計造成全球高達4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
#@1@#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國光生技執行長何美鄉指出,隨著病毒不斷演進、抗藥性不斷增加,流感病毒突變是「早晚的事」,依照目前的進度看來,最快有可能在明年發生突變種,「但早在那之前,我們就必須盡可能做好準備」,何美鄉強調。「流感屬於RNA病毒」,何美鄉解釋,有8段不連接的基因,一般基因DNA在複製時,有一組當模版,另一組則會複製出一模一樣的東西。但流感病毒的基因在複製重組過程,正確複製的比例不高,且缺乏校正功能,一旦複製錯誤或「裝錯組」,就會產生突變。也因此,前衛生署長、中研院院士陳建仁把流感病毒形容成「百變天王」。何美鄉說,H1N1是全新的病毒,如果國內民眾曾經歷過上一波亞洲流感大流行(1957年),或許仍留有若干免疫能力在體內;倒算回來也就是說,60歲以下的民眾普遍較不具免疫力。
#@1@#而且,H1N1的散播力很強,必須要達到一定數量的人被傳染了,有族群免疫了,傳播速度才會減緩。何美鄉表示,有別於專門侵襲老幼的季節性流感,H1N1新流感偏好侵襲青壯年,容易出現激烈的免疫反應;陳建仁解釋,這是因為年輕人的免疫力比較強,引起體內「免疫風暴」的機會也較高,殺死病毒的同時,也可能會破壞肺、腎臟細胞,甚而導致全身器官的衰竭。有人可能會有疑問,台灣人這麼愛吃藥,會不會使得病毒的抗藥性提早出現、提早發生突變?何美鄉說,抗藥性的出現,是因為患者在服藥期間,並未能將體內的病毒完全殺死,如果患者的隔離照護做得很好(就是在家自我隔離或留院觀察),「危險性不大」,但若在街上趴趴走,「才比較危險」。
#@1@#「所以民眾千萬不要自行服用藥物」,何美鄉不斷呼籲民眾。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其實台灣的「醫療可親性」很高,預期H1N1新流感的死亡率不會太高,他認為感染範圍應該介於15~45%之間,端視防疫行動是否認真。黃立民還強調,疾管局應該盡速頒布處理H1N1新流感的標準作業流程(SOP),讓第一線醫師有規則可循,免得大家都擠進大醫院,反而會使得大型醫院爆發大型院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