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門檻,可高可低,它通常與人的慾望恰成正比。有所求時,快樂門檻高也,無求則門檻自低,快樂容易達成,這大概與「無欲則剛」的道理有所相通吧!若人生修行到某種「清心寡慾」的境界,無求與快樂就可畫上等號了。作家吳淡如在她散文新書「決定要幸福」中有一篇教人如何輕鬆自若的生活描述,那篇「遊蕩的人最富有」一文中提到,她很羨慕「流浪漢」生活,因為他們求的少,很快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就因為那種對事物不想要擁有的心情,使他們容易滿足,因此最富有。經濟學告訴了我們,人世間之所以活潑運行、豐富多彩,凡事都起因於人類的一個基本意念:「需求」(need)。「需求」是一種靈性的想要(want)心情,為維持生活的基本所需,對事與物基本想要的「求」自然就避免不了。然而,求多求少,人各有異,利慾薰心的現實社會裡,人們「求名、求利」,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就會掉進不易滿足的過分需求陷阱裡,過分需求後就會流為「斤斤計較」或「貪婪縱慾」。人世間爭端百出,社會結構體敗壞無窮,甚至愈顯惡劣,「計較」與「貪婪」難以規避咎責。此間次貸(subprime)所衍生的世紀「金融大海嘯」,是華爾街金融業主的「貪婪」需求所致,國際間的爾虞我詐,也莫非是過多的「計較」使然。
#@1@#最近坊間另有一本新書,書名叫做《計較,是貧窮的開始》。若說「無求」者,因著快樂門檻低,容易讓人富有,則「計較」者,必「得之有形而失之無形」,終其來,會是個窮極小子。我有一位很「滑稽」的朋友,他樣子長得像極「蠟筆小新」,他也以「小新」自許,不但臉部表情滑稽,就連聽他說話,也常會被他搞笑的生活哲理笑到翻天。他在SARS期間景氣最低迷時進場買了一間景觀麗緻的高樓層豪華屋,景觀眺望半個台北市。我很欣賞他那股「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的生活哲理,每回高樓遠眺,他總是說,窗外美景盡是他的後宮花園,走在餐食街道上,他總笑說,店家裡盡是他的生活御廚,就連見著各式美女穿身過,他也總是笑稱,天下眾美女皆是他賜封予大臣們的獎賞重禮。那種詼諧笑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無求心情,自然快樂自若。「清心寡慾」人生無求,快樂門檻自然低。快樂逍遙,自在無拘,生命盡是美好。最富有者,無求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