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央行宣布將基準利率調高1碼至3.25%,消息一出,立刻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場,因為全球央行聯手降息至接近零利率,寬鬆貨幣政策造成資金過度充沛的過程裡,每個人都雀躍著全球股市激漲與房市逐步回溫所帶來的財富,早就遺忘了還有升息這回事。央行升息的動作,意味著貨幣市場過度寬鬆,導致投資資金熱絡,促使投機氣氛過濃,為了防止出現泡沫化的狀況,必須透過調升利率以打壓過熱現象,也就是時常能夠聽見的:打擊通貨膨脹!簡單來說,假設借款利率只有2%,相當於跟銀行借1萬元台幣1年只要還200元利息,如果拿去買股票可以賺300元,大家當然會一窩蜂的借錢去投資,導致股價不斷被炒高,最後發生股價背離基本面的情況,而形成投資泡沫;若央行意識情形嚴重而出手調升借款利率至3%時,借錢去買股票沒有獲利空間了,大家便會停止借錢的舉動,恢復金融市場原本的秩序。
#@1@#那麼,為什麼位在南半球、全球GDP(國內生產毛額)排名第12的澳洲,其央行調升基準利率,居然能夠牽動全球金融市場的神經?答案很簡單:因為全球經濟並未真正好轉。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最新預測指出,今年全球GDP成長率為-1.1%,明年則恢復3.1%的正值,雖然這樣的結果,分別較前次預測上調了0.3%與0.6%之多(表1)。用台灣的例子來看,行政院主計處也預期,今年上半年台灣GDP較去年同期衰退約8.8%,預計明年上半年則會比今年同期成長6.3%。儘管如此,仔細研究其中原因不難發現,除了政府刺激經濟方案支撐需求、撒鈔票穩住經濟衰退不致擴大之外,另一個最關鍵的影響,就是來自今年上半年深受經濟衰退衝擊,衰退幅度之大造成基期過低,相較之下顯示GDP正成長。有鑑於此,當全球經濟並未真正好轉之前,若主要國家跟進澳洲央行升息,反而可能導致經濟再度恢復疲軟情況。本期《理財周刊》為了讓讀者瞭解當前全球總體經濟趨勢,特別邀請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克孝、渣打銀行台灣區首席經濟學家符銘財以及寶華綜經院院長梁國源,分別從國內外金融業者與權威研究單位的角度,針對目前各國經濟情勢與未來貨幣政策可能動向,展開圓桌會議的對談,俾使讀者能夠清楚掌握最佳的投資機會。《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澳洲央行意外宣布升息至3.25%,是否意味著零利率時代已告終結,未來全球央行將會紛紛跟進?林克孝答:澳洲央行的升息,只能夠被視為個案,因為澳洲擁有相當豐富的天然資源,本身就是原物料生產大國,包括小麥、煤炭、鐵礦等等,加上國內內需人口又相當龐大,經濟成長表現本來就不錯,根據澳洲統計局公布,今年第2季GDP已見到較去年同期正成長0.6%的表現,能夠從全球中率先升息,其實並不讓人意外。相對來說,全球經濟目前的確可以看到落底復甦,但是否已經好到能夠跟進,特別是受金融海嘯衝擊最大的美國與歐洲等主要國家,這一點我是相當存疑的。畢竟從市場上各研究機構的預測來看,今年GDP表現大多是負值,不論出口產值或國內需求等,也都沒有明顯恢復長期趨勢正成長的跡象,所以並不會因為澳洲央行升息了就立刻跟進,仍會視個別國家經濟情況而定。
#@1@#符銘財答:的確,澳洲本來就是市場上普遍認定將會是第一個升息的國家,主要原因在於「看不見」原先預期國內經濟與金融市場,可能會受金融海嘯與經濟衰退影響,不論從就業情況、原物料生產與出口金額等面向觀察,澳洲經濟表現都相對其他國家來得亮眼。但是,澳洲央行升息的動作並不會帶動其他國家跟進,就如林克孝所說的,全球經濟基本面有復甦,卻還未真正回到好轉時的大幅成長,現在各國政府採取各項刺激經濟方案,搭配寬鬆貨幣政策,穩住股市、房市價格的做法,目前看來的確發揮成效,但還沒有到達可以收手的階段。因此,就算外界預期中國人民銀行與南韓央行將在今年第4季升息,但這絕對不會是跟進澳洲央行的動作,升不升息還是得看每個國家的經濟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梁國源答:具體來說,央行升息必須要有兩個條件,一是代表景氣表現不錯的產出缺口,另一個則是代表通貨膨脹的膨脹缺口。從澳洲央行的會後談話內容觀察,可以看見澳洲政府認為國內景氣其實不錯,加上身為原物料出口大國,物價未如預期下跌,反而上升,要知道,澳洲是有設定通膨目標區的國家,不能讓通貨膨脹率超過1.5%至2%的目標水準,以其第2季便達到1.5%的情況來看,升息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除了澳洲以外,全球主要國家都沒有滿足這兩項條件,即便中國因為貨幣流通與信貸增長數量超過預期,引發外界預期人民銀行新宏觀調控政策、可能採取升息打擊熱錢的動作,不過事實上,央行手中握有的工具很多,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一樣能夠達到相同的效果,升息並非唯一解決途徑,因此直至年底都不會見到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央行採取升息舉動。
#@1@#問:從目前全球總經情勢分析,各主要國家的經濟大致上會有怎樣的表現?對應央行升息的舉動,又可能會落在何時?林克孝答:全球經濟真的好轉、一路向上了嗎?沒有嘛!現在的確可以看到谷底、逐步回溫,但是離所謂的好轉,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就像我常說的,全球政府祭出振興經濟政策方案,又把利率降到接近零的水準,主要效果是支撐包括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回穩,不再繼續崩盤,以及金融市場恢復原有的秩序,不再發生流動性的問題,這就好比替急救病患打止痛針一般,傷勢如此嚴重,卻想靠止痛針把病給醫好,這是太過樂觀的想法。從實際面來看,目前各國失業率仍未見到明顯下降趨勢,民間投資與消費金額也沒有大幅提振,所以必須要耐心等待經濟明顯好轉的證據出現,央行才有可能接著調升基準利率。以目前情況來看,美國的確有可能在明年第2季升息,但機率並不高,至於歐洲國家,經濟表現比美國更差,升息時間勢必會更晚(表2)。符銘財答:根據我們(渣打銀行)的預期,全球主要國家升息最快要等到明年第2季,甚至美國在明年一整年內可能都不會升息,因為現在各國經濟基本面的表現實在太疲軟,必須要靠寬鬆的資金與政府持續投資,才能夠緩慢回溫,絕對不會出現爆發性成長的情況,特別是成熟國家如歐洲、美國,更是難上加難。觀察一個國家會不會升息,關鍵還是得擺在經濟表現上,「有沒有需要」才是重點,從目前來看,南韓確實有可能在今年第4季成為下一個升息的國家,因為經濟表現受金融海嘯影響程度相對較低,成長力道有明顯恢復,今年第2季GDP較去年同期成長2.6%。根據南韓央行總裁李成泰的會後談話內容,暗示可能需要靠升息來抑制房地產價格過熱與放款成長過快,但必須強調的是,這些都是根據個別國家經濟現況的決策,而非所謂的跟進。梁國源答:我要提醒大家,今年下半年全球景氣的確見到了進步的狀況,未來季增率也確實會見到逐季正成長的表現,但是我要強調,這只代表脫離谷底、開始回溫,離外界普遍所言的長期正成長趨勢,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從目前來看,景氣的好轉與通膨狀況溫和,其實都是來自計算基期所造成,去年第3季起景氣急轉直下,急凍情況持續到今年第1季,反映到同期經濟成長表現上自然會有較大的成長空間;相對的,即便去年第1季原物料價格大幅走跌,但相較於現在回升也僅屬溫和成長,沒有任何可能失控的跡象。有把握一點來說,在這段基期(今年第4季到明年第1季)之內,由於沒有滿足兩項央行升息的條件,不會見到主要經濟體有升息的打算。
#@1@#問:若以全球經濟狀況反觀台灣,預期經濟表現如何?央行何時會採取升息舉動?林克孝答:台灣的經濟基本面,不論從失業率或出口金額等角度觀察,都需要一段時間調理元氣,才能真正的恢復;加上出口金額占GDP比重超過60%,並不能夠置身於世界經濟體系之外,所以政府在國內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支撐資產價格的做法,現在還不是能解除的時候。面對國外,也沒有獨自升息的本錢,仍須視美國聯準會或是歐洲央行的動作而定。符銘財答:台灣現在出口產值真的有大幅成長嗎?創造就業真的有讓失業率明顯下降嗎?從這兩項對台灣經濟影響最大的指標來看,都沒有顯著的提升,這就代表台灣經濟還沒恢復榮景的水準,還需要一段時間慢慢從回溫、加溫,最後才是真正的好轉,因此,至少要等這兩項指標有明顯改善之後,央行才會開始思考是否有升息的需要。梁國源答:根據寶華綜經院的預估,今年第4季GDP雖然能有5.7%左右的成長力道,明年也將逐季正成長,繳出4.1%的表現,但從實質產值水準來看,距離前年仍有一段很大的缺口,必須先填滿之後,才能說經濟真的好轉,因此以台灣目前景氣情況來看,其實還有努力的空間。其次,根據主計處預估物價上漲率(CPI),今年與明年全年分別為-0.68%、0.87%,與寶華預估-0.6%與1.04%相比,均看不見台灣有明顯的通膨壓力,有鑑於此,在兩個條件均不符合的原則之下,台灣央行至少在明年第1季之前,都不會看到有任何升息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