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隔海觀戰,或是如金管會所說,兩岸金融MOU(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就如同球賽基本入場券,進入球場「在包廂以較佳位置觀賞球賽」,都不及成為球場上的一級戰將所帶來的收益來得實際。想當然耳,台灣金融業者到大陸去,絕對不會只想進了市場,卻眼巴巴看著其他業者食大餅,賺大錢。
#@1@#台資金融機構到大陸的先機已失,但先創資本財務顧問公司張漢明認為,「愈晚去愈沒有優勢,但還是要去。」他表示,MOU簽訂之後,台灣的票券與保險業者的優勢,將優於證券與銀行。對於證券業者來說,到大陸成立分公司,可以慢慢培養市場;而銀行短期內預期只有台商生意可以做。大陸資深分析師唐其民也認為,台灣的銀行業者到大陸,估計還是會從台商密集的地區開始,這樣能保證其台灣客戶的服務。即使未來ECFA的簽訂可以為台資銀行爭取在大陸的人民幣業務,但攸關市場發展的關鍵在於網點與信心。多年來市場份額有高達51%是由中、農、工、建、交5大商業銀行占有主導地位,所占有的市場利潤,以2008年銀監會年報資料來看,高達60%。這幾年大陸金融市場的轉變,讓這些商業銀行變成一隻巨象,而這幾隻巨象還會跳舞。反觀目前已經在大陸設點的151家外資法人銀行及附屬機構、117家外國銀行分行,這幾年的積極布局,也只不過占據2%的市場份額,以2008年大陸銀行業總稅後利潤5833.6億人民幣計算,外資銀行只有2.04%,達119億人民幣。唐其民表示,外資銀行在大陸布的網點數將是台灣業者的一大障礙,以港資銀行為例,除了匯豐銀行與渣打銀行具有國際知名度,所以拓展速度較快之外,港資銀行這幾年到大陸布局,也只有東亞銀行做得比較有聲有色,「東亞銀行在國內網點多,重要原因在於起步早,現在看也就東亞銀行了,其他的都不行,港資銀行是伴隨著大陸開放同步發展的。」設點的問題就是一大障礙,台資銀行起初最多2、3個點,去了之後還要花相當長的時間培養在當地的信用,因此張漢明建議,「剛開始不需要寄望太多,布局的回饋還是要放在5年、10年之後。」
#@1@#網點雖然是台資銀行的弱勢,但在未來發展中間業務方面,大陸金融主管機關的官員卻是看好台資銀行的優勢。目前,西方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占比一般超過50%,而大陸的大銀行中間業務占比仍不足20%,不少中小銀行甚至在10%以下。2009上半年,大陸信貸規模擴大,但息差收入反降,不啻於給大陸的商業銀行敲響警鐘,同時也為其推動中間業務發展提供了契機,紛紛看中這一塊業務的發展。台資銀行不論在人才或服務方面,都具有相當的經驗,然而「信心」卻將是業者未來亟待用心經營的關鍵。唐其民指出,「這兩年因為理財問題,外資銀行在內地的形象已經大不如前了,新的銀行進來肯定是很困難的,主要問題是台資銀行在內地的知名度很低。」張漢明以富邦以及辦事處升格為分行的銀行做比較,他表示,富邦進入廈門商業銀行等於是「當地的銀行」,不論是法令的優惠,或是人民對其信心,所受到的干擾都會比較小。看來,拿了入場券的台資銀行「資優生」,咬得到這塊市場大餅,但卻可能咬不動。
#@1@#目前保險業有包括國泰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及國泰產險4家登陸。對於保險業市場准入雖然沒有MOU的問題,但台壽保產險董事長高瑞華認為,簽訂MOU等於是ECFA的入場券,況且保險業的「五三二規定」(最低總資產50億美元、30年以上設立時間、設立2年代表處),期待MOU訂定後能夠解除。畢竟台灣保險業符合資格的也沒幾家,另外兩岸證照的互通也是有待爭取,包括精算師或是核保人員等證照的認可,預期MOU的簽訂將是未來兩岸經驗人才搶奪戰的開端。目前與對岸合資的大多是外資公司,隨著兩岸金融MOU的簽署,先鋒投顧副總經理羅際夫認為,國內資產管理業者已鴨子划水進行布局,對於台灣本土投信到對岸合資設立公司,等於是開了一扇合法的方便門,況且台灣資產管理經驗一向是對岸所極欲學習的經驗值。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寶來投信目前已經與中國重量級資產管理業者簽訂MOU,未來待兩岸金融MOU正式生效後,除將率先引進原汁原味的中國A股ETF來台掛牌,也計畫讓台灣具代表性的ETF在對岸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