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婦人快篩驗出感染H1N1新流感,卻因為庸醫基於本身利益拒絕投用克流感而不幸枉死,聞者莫不義憤填膺。但我們的國家從去年開始不幸受到境外拖累,經濟成長的命脈忽然斷絕,整個國家失去依恃,百業蕭條、失業大增,當各國從第3季起逐漸擺脫金融海嘯陰霾,逐步邁向坦途,唯獨台灣坐困愁城,不知何日解脫。我們也不是真正無計可施。就出口部門受對岸「騰籠換鳥」政策波及,因加工出口業一蹶不振而苦無出路,我們的直接解救之道,就是與對岸聯手搶救奄奄一息的加工出口業。但何其可怪,一年多來我們備受傷害,政府中人及學者專家幾乎無人敢就此發出片言隻字,不知是懵懂至極,還是大有忌憚。然而鑄成大錯的中共中央從去年中即大力挽救,不知是木已成舟,還是救之不以其方,迄不能力挽狂瀾。既不願與對岸打交道,就只好自力救濟。國內投資、消費大幅衰退,空言激勵投資,完全無濟無事,必須祭出強有力的誘因,國內投資才可能止跌回升。我們手中恰有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隔絕一甲子的台灣海峽,將全面自由開放,釋出無限利基。只是開放腳步緩慢,尤其中途改換成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放棄一般直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慣例,改採東協遵從的框架協議,因而一開始空無一物,要在10年之內透過逐項談判慢慢決定相互免稅開放的項目,過程迂曲而漫長,對當前投資幾乎沒有任何重大貢獻。如果現實即是如此,求快只是徒然,也就罷了。事實上有可能別取蹊徑令此利基提前兌現。去年9月之後我們不斷鼓吹的「經貿營運特區」,好處正在於此。儘管兩岸全面自由開放要耗上10年,但若選擇若干海港閒置的腹地,劃為低稅負、廣用外勞而且薪資由市場決定,有如新加坡一般的特區,則在此特定範圍內,立即可將台灣的營運成本大幅削減;加上對岸早已表達願與我方進行ECFA特區試點,則此區內的廠商立刻可享受與廣東特區、海西經濟區、天津濱海新區等地自由開放互動的廣大利基;這樣將新加坡搬到台灣海峽的利益無比誘人,必將立時吸引全球投資者蜂擁而來,使國內投資大振、景氣大旺。可是由馬總統領導、吳院長擔綱,財政部長、勞委會主委組成的醫療團隊決定不投用此特效藥,讓台灣經濟的絕症無法治療,因而可能走上那位不幸婦人的同樣命運。義憤填膺,又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