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最近成為當紅議題,其實,早在11年前,Google就採用雲端運算的分散式架構,設計出Google Search搜尋引擎服務,Google具備的網路DNA,不僅使其在網路世代脫穎而出,也順勢在下一個雲端運算世代搶得先機,其他競爭對手也不得不急起直追;近2年Google在台灣大力推廣雲端運算的概念,更讓台灣政府及產業界開始正視,雲端運算是未來10年的重要戰役。由於Google在雲端運算產業具備特殊地位,本刊特別專訪台灣區總經理簡立峰,分享Google對雲端運算的發展現況、願景及挑戰,以及值得台灣廠商爭取的商機。
#@1@#《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最近雲端運算的話題突然變得很熱,您認為是什麼原因?簡立峰答(以下簡稱「答」):雲端運算在全球掀起熱潮,台灣的熱度又特別高,我認為有幾個主要因素。首先,台灣硬體廠商已在思考轉型的下一步,從華碩(2357)與宏碁(2353)領先創造出小筆電(Netbook)這種全新產品線後,加上台灣在智慧型手機的腳步也很快,硬體廠商走到一個階段,在設備方面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便會開始思考硬體以外的其他機會,整合軟體及服務將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Android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其次,政府的角色也非常關鍵。各國政府都在尋找新的方向,自從美國政府提出Government 2.0的概念,開始重視雲端運算後,其他國家也都開始跟進,台灣方面也很快就走上這條正確的路。至於消費者方面,其實網頁電子郵件、網路相簿等,原本就是屬於雲端運算的服務,只是消費者過去沒有發現,現在愈來愈多的人在談雲端,消費者才發現原來他們早就在雲端上了。硬體廠商、政府及消費者都匯集到同一個方向,雲端運算可以說是水到渠成,但我個人認為硬體廠商找到轉型與機會,是最重要的動力。問:能否勾勒一下雲端運算未來10年的面貌?答:雲端運算發展至今已有10個年頭了,如果說過去10年是發展期,未來10年就是遍地開花的多元應用期。雲端運算在企業對企業(B2B)方面的應用,是一個已知的世界,在既有的基礎上讓運作更有效率,但在企業對消費者(B2C)的應用,則是個未知的世界,有非常多創新的機會。雲端運算涉及基礎建設、平台及服務,多數業者可能難以切入基礎建設及平台,但可以輕易開發各種應用服務,每片雲就像可堆疊的積木一樣,可在上面創造出各種新的組合,未來大家花在服務上的錢一定比硬體多很多,所以硬體廠商一定要轉型。未來的硬體多數都是精簡型終端(Thin Client),不用具備很大的運算能力及儲存空間,因為這些都可以在雲端上完成,但硬體的創新非常重要,會有非常多元的產品上市。以現在的山寨機為例,硬體可以做到很便宜,常換也沒關係,才有「搞怪」的空間,通用型的硬體還是會存在,但會出現非常多特定功能的硬體,電子書只是其中一例。台灣須整合硬體與服務問:雲端運算能為台灣廠商帶來哪些商機?答:雲端運算可以同時帶來「雲」及「端」兩部分的商機。現在雖然大家開始重視雲端,但多數人還是在看台灣能夠做什麼樣的硬體,或是生產多少伺服器,但雲端時代來臨對台灣產業是非常好的轉型機會。台灣廠商過去在「端」的技術處於領先地位,未來可創造更多「雲」裡頭的商機,就是將硬體與服務整合在一起,從硬體介入服務,否則一旦雲端運算愈來愈普及,硬體終端愈來愈便宜,台灣廠商就很難擺脫微利情況。談到雲端時代的硬體商機,我認為手機比PC更重要。過去PC都是採用特定廠商的軟體,現在手機的生態系統截然不同,可以到App Store、Android Market去下載各種服務,而且全世界有那麼多的電信業者,都需要客製化手機,台灣手機廠商很有機會提供硬體及客製化軟體,除了打自有品牌之外,也能推音樂下載、電子書等服務。問:台灣廠商會遇到哪些挑戰?答:過去台灣產業都是以硬體代工為主,軟體則是仰賴外商,因為硬體產業過於成功,所以朝向服務發展的非常少,很習慣就劃出一條界線,認為創造服務、思考商業模式不是自己的事。台灣工程師往往知道怎麼做(how to do),但很少去思考要做什麼(what to do),例如數位相機流行後就大量生產,但很少能開創出全新的產品。台灣其實有很多優秀的開發人員,但是創業的人卻很少,這是非常可惜的事。其實進入雲端時代後,有免費的開放平台可以運用,軟體產業特別適合小公司,小公司具有低成本、應變快的優勢,只要夠創新、有需求就有機會,可望帶動一波新創產業的發展。現在軟硬體研發已經密不可分了,台灣在軟體技術實力絕對夠,但在網路服務的經驗及商業模式的思維調整上還要加把勁,如果這個環節沒有突破,台灣還是僅能侷限在硬體產業,沒有涉入服務,就不會誕生像蘋果這樣的公司。但整體來說,台灣廠商的機會多過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