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信評公司分析師范維華表示,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OU)簽訂,等同於比照世界貿易組織(WTO)條件一樣,台灣金融業可以前往中國大陸設立分行,取得了入場券,然而下個階段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才是重頭戲,它的條件會更優惠、更開放。舉例來說,MOU簽訂後,台灣的銀行可以前往大陸設立分行,但規定若要承作人民幣業務,條件需經營3年以上,且連續2年獲利者才能有此資格;但若簽訂ECFA或許條件僅需1年營運期,且不必獲利即可,這對台灣金融業快速布局中國大陸市場有很大的幫助。另外,按MOU架構,台灣的銀行入股中國銀行上限僅為19.99%,簽訂ECFA很可能會大幅放寬上限額度,甚至可以達到掌控經營權的優惠條件,那麼對台灣金融業就有很大的商機。台灣金融業初期前往中國大陸鎖定的目標族群,預期仍以台商為主,因此台商聚集的城市會是金融業樂於設立營業據點的地方,為快速搶占市場,假如ECFA簽訂可以讓台灣的銀行參股陸銀,中國二線城市許多當地銀行就會成為台灣金融業爭取的標的,像是富邦金控(2881)率先與廈門商業銀行洽談入股事宜,就是最好的例子。范維華指出,中華信評曾對香港於2003年與中國大陸簽訂CEPA後,6年來香港東南銀行與恆生銀行大舉前往中國內地發展,按其風險高低評估與財務結構似乎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可以預期台灣金融業在簽訂ECFA後,5年內的財務也不會有劇烈的改變;不過,簽訂MOU與ECFA對台灣金融業而言都是改變現狀的機會,只是時間應該是長期性的觀察,而非短期。另外,從ECFA簽訂互利原則精神,上述大都是以單向台灣金融業前往中國大陸發展機會著眼,事實上,中國的銀行也可以大舉介入台灣金融板塊,當然對台灣金融業的衝擊也是一體兩面的,陸銀進來可能挑選台灣目前二線或體質較弱的金融業為入股標的,相關公司挾中國銀行資源變盤成為兩岸一線業者也說不定,這是值得觀察的現象;其次就是中國銀行介入台灣金融市場,掀起削價競爭在所難免,對台灣金融業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也就是有利多也有利空。台灣金融業在2008年政黨輪替後,在中國大陸布局轉趨積極,目前台灣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銀行包括國泰金(2882)、華南金(2880)、第一金(2892)、彰銀(2801)、合庫(5854)、中信金(2891)與富邦金等7家;壽險業有國泰金、新光金(2888)與台壽保(2833)等;證券商則多達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