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賣有機、無農藥食材的柑仔店超市,在新竹地區已開設11年了,問起創業動機,董事長陳德倫說:「用心對待食物及土地,是我們的『志業』。」董事長夫人王鳳翔接著說:「經營這家店,我們得到太多感動,剛才那位太太推著她的小孩對我說:『這是柑仔店寶寶!』,我看了好高興。」事實上柑仔店不是陳德倫夫婦所創,但因他們是店裡生機飲食的受益者,才會接手經營。陳德倫說:「5年前我們接手時,已經虧損了6000萬元,我們不忍心柑仔店收起來,才決定投入的。」
#@1@#很難想像看起來神采奕奕的王鳳翔,7年前曾罹患子宮頸癌與淋巴癌,陳德倫說:「當時醫生說她的生存機率低於30%,一開始我們也很悲觀,後來化療配合飲食習慣的改變,吃對的、好的食物,病情才好轉,醫生看她的情況也很驚訝。」王鳳翔說:「我會生病是『吃』出來的,我們的本業是做營建、開科技公司,剛好是兩種最常要應酬的行業,常吃大魚、大肉又不運動,不愛惜身體的結果,身體就出現壞細胞。後來我自己想,好細胞、壞細胞都是自己的,要平心靜氣、好好的對待它,它就會有好的反應出來。」因為王鳳翔就住在柑仔店附近,她生病期間除了看醫生外,每天到店裡買有機蔬果,水煮來吃,買來的麵包還自己拿去化驗,確定沒有防腐劑才敢吃;就連橄欖油、調味料都極為講究,全家跟著吃了2年之後,不但王鳳翔的身體好轉,全家都覺得精神更好了。5年前柑仔店面臨財務危機,找了陳德倫入股,陳德倫表示要進入管理階層才願意投資,但柑仔店不願意;過了幾個月後,柑仔店因找不到金主,又回頭來找陳德倫,表示願意接受條件,陳德倫才成為柑仔店的董事長,「我覺得我們有責任把好的食材推廣出去!」
#@1@#「接手的前2年,我實在太忙,還是由原團隊經營,每年又虧損1千萬元。我看公司的進銷存很亂,趕緊改革,導入POS系統、成立行銷部門及資訊部,整頓之後,成績有比較好了,每年虧損縮到500萬元。」陳德倫說。「為了要達到經濟規模,我再開3家店,除了達到與農民契作的經濟量,也分攤了資訊及設備的成本。要不是遇上金融海嘯,竹科的購買人口整整少了2成,我們今年會損益兩平的!」陳德倫說。幸好陳德倫在營建、科技公司都有賺錢,財務運作上沒有問題,陳德倫說:「所以我才說柑仔店是我們的志業,全靠熱情撐起來!不只我們,員工也是一樣,他們服務客人的熱忱,是一般店裡很少見的。我們在新竹開了4家店完全沒有分散客源,因為很多客人都是認員工的,相信他們推薦的商品。」王鳳翔只要一有空,就會在店裡招呼客人,她說:「我最喜歡輔導生病的人了,一次、兩次跟他們聊天,知道他們的困擾後,試著鼓勵他們好好對待這些『壞』細胞;後來再看到他們好轉,那種心靈的滿足是難以形容的。」陳德倫夫婦為了尋找天然無農藥的食材,經常跑到山裡去看農夫,陳德倫說:「我們去看他們怎麼種植,去跟他們聊天,趁他們不注意時偷抓一把土壤回來檢驗,確定無農藥污染後,再去談契作,農民送進來的蔬果都還要再檢驗。」王鳳翔說:「南投有個蜂神,他養蜂的林園好乾淨、好漂亮,我去了三次,他不肯把蜂蜜賣給我,他的蜂蜜全都外銷日本、東南亞,我說台灣也有人欣賞你的蜜,為什麼不肯賣給我?後來他來到我的店裡看,連麵包房都進去仔細看,覺得可以,才願意把蜂蜜賣給我。」說到麵包,陳德倫的興趣就來了,他說:「我們連酵母菌都自己培養,拿有機蘋果、葡萄去發酵,再把菌放到麵粉裡做成麵糰,看著它一天一天地『養大』,養成老麵,每天拿一點來做麵包。」陳德倫對自家的咖啡也很有信心,未來計畫發展副牌,以小坪數咖啡店的形式在台北市展店,並讓員工入股。2010年柑仔店超市確定要在板橋及大陸山東展店,「因為當地的配合農場都已找好。」陳德倫夫婦上山下海,十分忙碌,但他們一點也不以為苦,笑著說:「還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