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有6個兄弟姊妹,在我父母那個推廣「兩個孩子恰恰好」的年代,家中有5、6個兄弟姊妹是很正常的現象,而我們也都在父母含辛茹苦的情況下平安長大成人;相較於現在,生養一個小孩對父母來說都是很大的壓力,以至於愈來愈多年輕人視生小孩為畏途。在我孩提時期,政府推廣「家庭即工廠」,家裡多一個孩子也等於多了一份生產力,我們幾個小孩都很聽話地在家裡做代工,舉凡縫製毛衣、布娃娃、雨傘,或是食品罐頭代工,都是我每天下課後回家要面對的工作。在領工錢時,我母親總是會把單子拿給我看,開心地跟我說:「這就是我們努力一個月的工錢。」跟著家人一起工作,我知道父母賺錢的辛苦,也就更加激勵自己要認真讀書,將來要出人頭地。反觀現在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未來更有競爭力,幫孩子的生活排滿了各種才藝課程、課後輔導;為了擴大孩子的視野,假日會帶孩子參與各種活動,寒暑假還有冬令營、夏令營,孩子就像是個花錢機器,在孩子身上,父母只有支出,沒有收入,但身為父母的你我卻仍是甘之如飴。但即使如此無怨無悔,我們也得讓孩子了解父母賺錢的辛苦,要讓孩子們知道父母的錢並非取之不盡,而是得來不易,這樣他才會懂得珍惜。
#@1@#我假日加班時,通常會帶孩子到公司,讓她了解我的工作環境,以及知道我的工作內容。我記得在她上小學前,她一直以為媽媽的工作很輕鬆,只要坐在電腦桌前打打電腦、講講電話就可以了,她還很天真地說:「我長大後也要當總編輯!」後來我拿了一堆原文書回家,告訴她:「Ruby總編輯,這些書給妳看,妳告訴我哪一本比較好看。」她得意地接過書後,翻開一看,嘟著小嘴說:「都是英文字,我看不懂。」換我得意地跟她說:「可是媽媽每天都要看很多本耶!」這時她才說:「當總編輯好辛苦喔!我不要當了。」我也常帶她去逛書店,讓她陪著我蒐集情報,當在書店中發現我編輯的書時,她也會開心地跟我說:「媽媽,你們的書耶!」初始,我會跟她站在那書旁邊等,看有沒有人買,我心裡當然知道不可能那麼湊巧,這時我就會趁機跟她說:「這書要賣掉了,我的老闆才會有錢賺,我的老闆賺了錢,我才會有薪水,妳看,我們等這麼久都沒人買,賣掉一本書是不是很難?」適時地讓孩子了解父母賺錢不易,有助於建立其審慎對待金錢的態度,而理財教育的養成,正確的金錢態度是最重要的一環。(本專欄每周刊出,讀者朋友對親子理財有任何意見或建議,歡迎e-mail到reporter@moneyweekly.com.tw)若有機會,父母可以把孩子帶到工作地點,讓他體會父母工作的辛勞。如此一來,孩子在亂花錢時,就會想起父母工作的辛苦,而慢慢養成節儉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