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高凌風過去的一首歌,歌詞中「追求幸福你要學習忍耐……忍耐……」偶爾在我心中迴盪,人生路不可能全程順暢,總難免遇到悲傷挫折或身心傷痛,於是乎這首名為「忍耐」的歌曲,偶爾心中哼唱,成了我治傷療痛的無形良藥。「忍」之一字,懸深奧妙,「心」上平躺利「刃」,其苦可想而知。忍皮肉傷痛、忍心靈創痛,忍痛的功夫作到好,就可讓身體舒暢、讓心靈和緩。除此之外,對於社會紛擾的世俗反惡、對於環境變遷的處境惡化,也亟需「忍」來得以紓解,否則憤世嫉俗、要不了斷生命,其所作為多不值得。另有一種「忍」,適用在行為的模式上,那是「修身」的表徵,形之於外,會顯得格外氣度寬廣、氣質高貴。對不悅事物的降臨,萬不可衝動、魯莽,否則反應過頭,敗事有餘;反之,平心靜氣、以靜制動,凡事「忍」後智慧行事,多能達「成事」之效。人與人的群居互動,無論國家、學校、機構,都制定有一套適用於該社群的遊戲互動規則,因此國有國法、校有校規……。人們崇尚自由,但人們也有物慾貪求,倘若人人以其一己之私而予取予求於社群中的有限資源,則世界必定大亂、紛爭必然不斷,因此,米爾(Stuart Mill,英國自由主義的政治思想家)在其《自由論》一書中,以「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真自由」之範圍與定義。生活習性的養成,日復一日,潛移默化,行為模式上的「忍」功夫,需要環境來醞釀,也需要歲月來塑成。每年底赴日本學術講學(與日本長崎大學副校長之私交而受邀),就每回深刻感受一次日本人蘊含在生活中的「忍」功夫,從會議模式的進程、從餐飲禮儀的應對,甚至路人行走、電車坐姿……,日本的教育特徵,除了「忠」字教條,也強調「忍」,因此日本人處處將「忍」表徵在生活行徑上,值得吾人參考。當然,「忍」可以經過一段嚴格的訓練模式去造就,就好比忠烈祠前憲兵儀隊站崗的「不動」訓練。經過訓練,「忍」成習慣,身體就可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心靈就可練就百刺不傷之心;而行為也可造就氣度宏闊之勢、氣質高貴之形。總之,在有可能「痛」、有可能「苦」的生活經歷中,要將生命結果轉悲為喜,忍耐訓練有其重要。訓練忍耐,忍「痛」忍「苦」,一方面療自己身心傷痛,一方面助事業有所大成,一方面更能讓社群和樂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