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及中國藝術發展的重鎮,對當代藝術的傳播有著縱深和寬廣的平台,因此,對很多外國的畫廊來說,北京處處充滿機會,他們遠渡重洋而來,想要搭起與中國的橋樑,他們不僅將西方藝術帶到中國,也想將中國藝術帶到西方,讓人認識東方的中國。他們都想在北京尋求機會點,甚至想趁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搭上中國成為全世界焦點的順風車,乘著中國這條巨龍翱翔在天際,這當中,也包括台灣來的畫廊。2001年,北京索卡藝術中心董事長蕭富元是台灣到北京開畫廊的先鋒者,之後,隨著中國當代藝術「牛」起來後,帝門、家、八大、新苑、協民、傳承畫廊、林正藝術空間、亞洲藝術中心及旻谷藝術中心等,分別在2005年後進駐北京,且大都具有「群聚效應」,以大山子「798藝術區」為落腳處(見附表)。亞洲藝術中心董事長李敦朗對前進北京曾說過:「我們如果在這裡曝光台灣藝術,就等於讓它在全世界曝光了。」可說是非常傳神地詮釋台灣畫廊前進北京的動力。
#@1@#不過,離鄉背井到大陸發展,即使比外國畫廊占有同文同種、語言相通的優勢,但經營上並不如在家鄉般得心應手,因此,家畫廊及新苑相繼撤回,勉強支撐的陳綾蕙藝術空間(前身為帝門),因為2008下半年的金融海嘯衝擊,資金透支的壓力,最後導致她選擇自殺,為2009年11月的兩岸藝術圈投下一顆震撼彈。震撼的漣漪,讓尚留在北京的台灣各家畫廊更加如履薄冰,但看準中國大陸在亞洲藝術市場的地位很高,尤其北京藝術市場的集聚效應非常明顯,本刊在北京專訪了4家畫廊,談到他們如何挺過2008年的金融海嘯衝擊,而面對2010年的未來發展,他們又怎樣規劃,可以給藝術投資者指點下一波的主流藝術浪頭何在。
#@1@#從2001年進入北京迄今,索卡藝術中心的落腳處就像孟母三遷般,2010年4月即將搬遷至798藝術區,租下上千平方米的空間,準備大展拳腳。目前經常往返北京、台灣及台南三地跑的蕭富元談到這10年來在北京的發展,從最早的使館區秀水東街,再到東4北大街,如今再搬到798藝術區,可說見證了中國藝術從冷到熱,到急凍,又到春暖,剛好也是台灣畫廊經營上的一頁辛酸史。蕭富元2001年到中國發展,並不被台灣地區的畫廊所看好,他談到「西進」動機,主要是台灣畫廊歷經1989~1994年火熱時期後,開始走了12年的下坡路;另1999年921大地震,以及政黨輪替後的政治混沌,讓他開始思索「走出去」的議題,加上2000年已看到大陸經濟開始起飛,藝術氛圍蠢蠢欲動,進而決定到北京,而當時的北京也只有「四合院」、「紅門」及「瀚墨」等3家較正規經營的畫廊。不過,索卡最初選擇在使館區邊開畫廊,卻生不逢時,碰上美國911事件後,恐怖分子揚言炸掉美國在中國大陸的使館,在安全考量下,進出該區都要管制,蕭富元說:「原本以為很快就解禁,沒想到竟長達1年,即使採取權變措施,在外租借場地辦展覽,但業務沒起色,前2年虧了上百萬人民幣,最後不得不搬到東城區的寫字樓開畫廊。」即便陷於虧損經營,但蕭富元卻對中國經典油畫作了大量的研究及收藏,代理從第一代藝術家李鐵夫、林風眠、顏文樑、徐悲鴻,到吳冠中、孫雲台、俞成輝和沙耆等的經典作品,同時,也為具有美術史地位,但為人所遺忘的藝術家,如李超士、黃覺寺、周碧初、龐薰、秦宣夫、戴秉心等辦展覽,使他們重新為人們所認識,藉由展覽為其買斷的作品「加分、增值」。
#@1@#2003年搬到東城區後,索卡的業務漸有起色,主要是SARS過後,中國的藝術市場突然熱了起來,蕭富元開始嚐到畫作增值的果實,即使到2010年,他手中還擁有不少中國知名畫家作品的庫存量。因而,當台灣畫廊於2005年前仆後繼來到北京,開始找尋代理或合作的中國藝術家時,蕭富元卻把投資的眼光,轉向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的新加坡、印尼及印度的藝術家。中國當代藝術熱,帶動亞洲其他地區藝術家在拍賣市場上的能見度,且印度經濟崛起後,新富階級回過頭來購進、支持該國的藝術家,而帶動印度藝術的熱度,蕭富元藉由精準的投資眼光,讓索卡安然度過2008下半年金融海嘯帶給畫廊的嚴苛考驗。而下一波看好的藝術潮流為何?蕭富元說,將以亞洲當代藝術為主,其中,中國經濟的強勢地位,使「中國風」的藝術潮流仍將具一定的影響力,因此,索卡的投資仍將偏重中國,比重會放40~50%,而其他區域及東南亞國家合計占50%。至於中國藝術家部分,他認為,過去火紅的中國F4(張曉剛、方力鈞、岳敏君、王廣義)及後89的藝術家,經過時間及市場的篩選,會留下一些,維持其一線地位;另一方面,第二線藝術家經過努力,有機會爬到一線位置者,就有表演舞台,投資者可以多關注哪些藝術家活躍於展覽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