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的電影情節常會出現類似的戲碼:良善的正方,以一切客觀形勢壓倒性的可以克敵制勝;然而本該瓦解的反方,卻使出陰謀,讓正方不經意的大受損傷。世事存在太多陰謀論,商人最為代表,所謂「無奸不成商」。股市作手企圖股海套利,經常無所不用其極編撰消息、聳動價量,那般陰謀,最易讓資訊弱勢的無辜股民斷頭折腰,本月初醞釀美股股災的錯帳作手,據傳million被誤植billion的疏失,也是「陰謀論」使然。最近無意間聽到一位「仇美」人士表示,兩韓「天安艦事件」是由國際最大陰謀家的美國所為,是美國為深入亞洲戰區「又」一個「陰謀」策略。這論調引起一些友人的撻伐,並嘲笑以無稽,但也不免令人回顧起20世紀以來,持續上演真實戲碼的多次「美國陰謀論」。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Pearl Harbor);1971年尼克森的「水門事件」(Watergate);2005年,杯葛中國「中海油」併購「優尼科」(Unocal-76)的「國家威脅論」理由,這其中,最值得再次提及,重啟人們記憶的,莫過於改變了20世紀國際情勢面貌的「珍珠港」戰役,沒有珍珠港事件的轟然慘烈,哪來隔日(12月8日)美國加入同盟國的歷史一刻,又哪得二次大戰的提前致勝。美國因此成為世界霸主,美元也因此與黃金並重,穩坐國際貨幣準備寶座。那幾乎已是不爭的歷史「陰謀」,當時羅斯福總統為了得到參眾兩院的參戰支持,發給夏威夷歐湖(Oahu)島塔台台長Frank的那封電報,讓珍珠港被慘烈痛擊,也讓日後反攻得以師出有名,真可謂為世間至大「陰謀」。
#@1@#一個月前的「雙英會」,小英代表在野人士,認為ECFA的談判過程過於私密,談判內涵的不透明疑有「陰謀」之嫌;睿智的大英馬總統,則很明白的告訴民眾,「談判」,在過程當中,本來就是雙方各執籌碼,相互隱匿王牌,不到最後不亮底牌,唯「抉擇」之後,自有立院之共識監督。「陰謀論」在談判的過程當中,有其必要,否則赤手空拳,面對手持利器的對決另一方,勝算何在?台灣的選舉,深具在地特殊色彩,每屆選舉日近,旗幟飄揚、標語滿城。當然,滿富「陰謀」的文宣、黑函也因之四起。台灣這個有趣多元的社會體,不同的聲音、相異的理念,讓生活多了一點刺激、多了一些趣味,但過多的陰謀,將毀壞實體,落人笑柄,萬不該多容!然而,在「利己而不傷人」的道德規範下,適時施以「陰謀」應變,讓成事由絕望變轉機,也未嘗不失為一把邁向成功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