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盛行的條碼,人工讀取一個需要10秒鐘,機器讀取則為2秒,而採用電子標籤及射頻技術讀取只需要0.1秒的時間。無線射頻辨識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被視為本世紀十大重要資訊科技之一,其建構出來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應用,更被美國研究機構Forrester預測認為經濟規模大小更有30倍互聯網(Internet)之大,物聯網行業在未來3到5年市場規模可達到3000億元。世界各國家無不積極推展RFID的應用,目前包括中國大陸、美國、德國、南韓等都積極的推動相關產業的布局,已被世界各國當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振興經濟的重點,這塊經濟大餅正成為帶動下一個世紀經濟爆發的新動能。
物物互聯的感知世界,從技術角度叫「傳感網」,從用戶和產業角度又叫「物聯網」,而物物互聯的精髓就是感知,感知包括感測器的信號採集、協同處理、智慧組網,甚至資訊服務,以達到控制、指揮的目的。拓墣認為產品履歷、手機支付、電器自動調節或遠端操控等應用服務,透過「物聯網」均可輕易達成。若再加上定位或是雲端技術,物聯網將具有追蹤、監控、海量資訊分析判讀等功能,例如失物搜尋、產品碳足跡偵測、災害預防等得以操作更進階的科技應用。
究竟什麼是「物聯網」,它跟RFID又有什麼關係?簡單來說,「物聯網」就是把感測器或RFID標籤裝置在物品上,在無人為干擾下透過無線感測的方式來獲取物品的資訊,這些資訊包括物品名稱、生產日期、主要原料、製造商……等各種資訊,進一步透過資訊的彙集可以應用在監控、管理、物流配送等不同領域。
數據顯示,前(2008)年全球RFID市場規模已從2007年的49.3億美元上升到52.9億美元,平均每年以超過20%的規模大幅成長,這個數字覆蓋了RFID市場從標簽、閱讀器、其他基礎設施、軟體和服務等層面。
溫家寶還在去(2009)年8月7日視察了中科院無錫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並指示迅速在無錫建立「傳感網中心」,或「感知中國」中心,形成中國一股「物聯網」的發展正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襲捲而來。溫家寶也強調,在積極發展的同時,也必須克服各自為戰的弊端,加強規範,並力爭在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從而屹立在第三次資訊浪潮的「潮頭」,這也意味著中國在中央的帶領下,正以資源集中的方式傾全力發展物聯網。
在溫家寶要求加快與落實「物聯網」的研發應用,大陸中央政府規劃2020年前投入3.68兆人民幣資金研發「物聯網」產業,預期2020年產業規模可達5兆人民幣。
中國物聯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物聯網的應用在廣東、江蘇、上海等地都已經有了局部的建設。包括《成都市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2)》,這是中國首個「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的城市,目標在打造以「物聯網」企業為核心、產業基地為載體、產業聯盟為支撐,立足西部,產業規模達300億元以上。《江蘇省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09-2012年)》也提出全省「物聯網」產業銷售收入超過1500億元,2015年超過4000億元的規畫。
另外,廣州市每年將投入1億元作為「物聯網」發展重大專項資金,到2015年實現「物聯網」產業產值1000億元的目標。陜西(西安)物聯網產業聯盟也於今(2010)年5月成立。今年3月2日,上海物聯網中心正式揭幕。這些都將促進物聯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在中央的帶領下,各地方均積極推動物聯網相關計畫,可以說是全國動員的計畫。
歐美地區,早先於2005年RFID技術興起時,國際電信聯盟(ITU)當時便已提出以RFID發展「物聯網」架構的規劃報告;2008年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技術趨於成熟,歐盟智慧系統整合科技聯盟(EPOSS)同年也完成「物聯網」技術發展歷程與藍圖的描繪。
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最重要的是掌握標準,物聯網的發展正處於標準制定的關鍵期。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傳感網路研究小組首屆大會於前(2008)年在上海舉行,由中國率先發表代表中國提出了整個傳感網的體系架構、產業的演進路線、協議站架構等,都獲得一致透過。
第2屆大會在德國召開,其主要議題就是討論中國的系列提案。在此後的會議上,基本都是由中國代表國際標準化組織做總體報告和專題報告。由此看來,物聯網在標準化方面,中國擁有舉足輕重的主導角色,在全球資訊化技術發展史上,對中國而言是第一次。
整體來說,RFID在市場的應用仍不普及,大部分的企業對於RFID的應用所抱持的態度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其中令企業躊躇不前的主要因素可以由投資報酬(ROI:Return Of Investment)的評量不易看出端倪。RFID系統是屬於較高成本的資訊投資,現階段採用的限制仍多,花費金錢投入,但其價值與效益的產出是否真正划算,也成為企業主關切的重點。
RFID為人津津樂道的案例是美國零售業龍頭沃爾瑪(Wal-Mart)要求旗下前100大供應商從2005年起開始採用RFID系統,2006 年所有供應商全面適用。但是業界人士表示,即使目前Wal-Mart的RFID普及率高達99%,但是還有1%是未達標準,是供應商要為這1%負責?還是Wal-Mart自己要承擔責任,成為無頭公案,認為Wal-Mart在推動RFID上並沒有成功。
中國新大陸集團總裁王晶表示,中國大陸手機用戶超過美國總人口數,加上新大陸等物聯網企業不斷研發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隨著移動通信網路愈來愈完備,安裝在動物、植物、機器和物品上的電子標籤,可將物品訊息隨時隨地透過無線網絡傳輸,加上「雲端運算」技術的結合,將完整實現各類物品的動態管理。
這樣的概念正應用在這次世博會上,「用手機當門票,就可以進入世博園」就是中國移動和新大陸公司共同推出的創新服務,參觀者預先上網或至特定售票端點購票,門票資訊就能傳送並儲存至手機之中, 只要將在入口感應器上掃描,即可快速完成驗票程序,就像使用悠遊卡進出捷運站一樣簡便。
另外,類似門票這樣的電子憑證也可以應用在商品購買,新大陸也與中國移動共同推出的「電子憑證」服務。例如:提供網路上訂購月餅,收禮者只要透過傳遞到手機中的月餅電子憑證,即可到指定店家領取最新鮮的月餅。此一應用改變了傳統金錢支付模式以及實體月餅的配送流程。
台灣資訊通路商精技電腦也把RFID的應用導入在倉儲管理,利用RFID技術,上游供應商於出貨前,將產品序號與批號錄製於電子標籤中,並將含有產品序號之RFID標籤附於產品外箱上。物流中心於收貨作業時,透過固定式閘門或手持式RFID讀取器,快速比對預先到貨通知與實際收貨數量。如此一來,除可有效提升收貨作業效率、降低人為錯誤外,並可進行批號控管,同時也較傳統條碼方式更加快速。精技認為,物流資訊系統的建置必需要能有效支援營運策略目標的達成,如此系統價值才能真正的展現。
醫療領域方面,最簡單的就是一般住院病人醫院均會給一副住院的手環,恩主公醫院將RFID晶片放入手環之中,提供護士配藥能夠由電腦提供醫師配藥資訊,藉由資訊化的管理可以更完整的整合病人的照護。
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架構中的發展空間較大,運營商扮演重要的骨幹傳輸角色,物聯網運行時將會透過營運商所建構的網路布線,因此將帶給營運商更多的機會來主導物聯網產業商業模式的發展,也是也目前中國幾家電信業者積極推動物聯網應用。
此外,以電信、通訊產業為核心的業者未來也可望是這波物聯網風潮下的要角,從技術及設備端有占有優勢。以中國的華為為例,目前也以物聯網為範疇正在研發數位家庭平臺的開發案。
「物聯網」連動的科技產業包含RFID、WSN、 監測器、微控制器(MEMS)等ICT產業,應用服務領域則涵蓋了智慧交通、精緻農業、工業監控、環境安全、遠程醫療、智慧家居、老人護理等各類工商與生活應用領域,應用服務的潛在商機無窮。
拓墣產業研究所認為,台廠ICT業者有機會搶搭這波應用熱潮,可以憑技術搶進市場。不論RFID或IC設計領域,台廠都具有研發優勢,在零件與裝置上的技術皆已成熟,無線感測網路方面,台灣中、上游段廠商也漸臻成熟,這都是台灣業者的優勢。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2395)也指出,雖然目前物聯網沒有最後的國際標準,預計真正的標準出現還要一、兩年時間,至於現在提出的解決方案該用哪一套標準?研華表示跟著產業中的領導者應該就錯不了。
拓墣認為,台灣業者可把握中國未來標準建立的機會,包括自有RFID協定開發及電子標籤國家標準,甚至是和中國自主3G標準整合等物聯網相關的協定與基礎建設,藉由中國大陸市場及參與標準建立,進而擴充至全球市場,成為全球物聯網裝置主力出貨地。?
台灣這幾年來在醫療e化與智慧交通系統(ITS)的建置,比中國起步早超過10年,台北智慧城市的城市管理經驗亦領先約5年的光景,憑藉台灣的資通訊技術實力與應用管理的經驗優勢,可望以軟帶硬的方式,讓設備業者搭配技術規劃單位作整套輸出,切入中國物聯網應用市場。
三次資訊產業浪潮 計算機的出現使資訊處理獲得了質的飛躍,形成了資訊技術的第一次產業化浪潮,在中國催生了中關村園區;互聯網和移動網的發展使資訊傳輸獲得了巨大提升,成為第二次產業化浪潮,誕生了深圳通信產業園區。以物聯網為代表的資訊獲取技術的突破,將從虛擬資訊空間、人人互聯發展到對現實物理世界的感知,為資訊傳輸和資訊處理提供更為豐富的需求源泉和強大的發展助力,從而掀起第三次產業化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