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咫尺,我人在英國牛津,仍接到工商時報記者的越洋採訪,問我有關「目前受央行啟動房市信用管制措施之影響,如何看待下半年或未來的房市走勢?」
凡事都要回歸經濟學「供需訂價」的基本面。當房市需求者眾,價位自然湧高,反之若某區塊房屋建造或供給使用數量超過一般,則價格自然反跌。民眾對房市的基本需求,通常依「交通便利」、「生活機能」、「人文素質」……等因素考量,然而,「市政規劃方向」、「區域增值願景」,也都是影響房市價格走勢的重要影響因子。
2006年爾來至今,以為「金融海嘯」會嚴重衝擊房仲市場,一如2000~2001年間網路泡沫(dot.com bubble)或2003年中的SARS衝擊,因此於2009年初,以自己一些曾經於法拍市場的小小成功經驗,著手著墨「這樣買法拍一定賺」新書,當時我最想強調的是「不景氣才是進場好時機」的書目下標,希望教導一些收入低微的M型左端民眾,掌握景氣端倪,使有機會「便宜成家」。
此間,「金融海嘯」雖仍餘波蕩漾(歐美債信問題便是),但整體的復甦景象出人意料,以為要持續惡化三至五年的全球財金產、官、學界之預期,不到一年光景,景氣反撲,尤其是我們所處的東亞市場。
無論是台灣本土自救有力,抑或拜大陸「家電下鄉」及兩岸大交流所賜,一股旺氣一發不可收拾。許多原本幾近崩潰的建築巨擘,順勢乾坤扭轉,由今年6 月10日號稱日入億元房市佳績的「遠雄」慶功大宴,足可看出後海嘯以來的房市趨勢。
房屋購置需求,有「投資客」與「一般戶」兩類,政府措施分「打房」與「升息」兩種。針對於此,我作了一個簡單的矩陣分析,無論是區部或是短期,自二、三月以來政府所祭出的多項房市緊箍咒,對「投資客」顯然有效(尤其是遇上寬限期取消增加貸款攤還壓力而必須急補資金缺口者),然而對於「一般戶」就起不了大作用;至於「升息」措施,則對於「投資客」與「一般戶」皆能產生「成本排擠」效應,2004~2006間美國the Fed前主席葛林斯班連續17次升息所造成的房市排擠,就是最好例子。至於央行於6 月24日首發的半碼升息槍,「宣示力」大於「殺傷力」,力道顯然不足,只是升息多少才夠,眾所注目。
因此,工商婉珍問我:「如何看待下半年房市走勢?」我說,房市價格有一定的僵固性(sticky),不是一次淺淺升息或幾次局部措施就能奏其特效,這要端看央行的打房決心如何持續。因此,有心進出房市者,必須稍再靜候等待,觀望後續政策力道。這也是為什麼6月份以來民眾因觀望而市場急凍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