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代謝症候群是現代普遍的文明病,它不是一種疾病,卻是一種病前警訊,更是心血管疾病與其他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亦沒有直接控制的特效藥,最好的方法是從改善生活作息及均衡飲食做起。記得老一輩的人說過,「男人要有肚子才有份量,小孩子要白白胖胖才可愛…」不過可得有個極限吧?!到底寬大的腰圍是怎麼養出來的?不外乎現代人飲食過度精緻、過油、攝取過多反式脂肪、吃宵夜,再加上熬夜,平常又缺乏運動等,諸如此類不良的生活作息加總起來,肚皮很容易就像吹氣球膨脹起來。「肥胖可能衍生的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病等慢性疾病。」台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主任許惠恒表示,肥胖通常反應在男性,多是腰圍變大;女性則常見臀圍變大。如果同樣胖10公斤的中年男子,當腰圍變粗成「蘋果體型」,會比臀部、大腿粗的「西洋梨體型」,對健康更具威脅性,容易造成血糖、血脂代謝異常,造成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壓等三高異常的代謝症候群。腰圍過粗 罹三高增2至4倍嚴格說起來,代謝症候群不算是一種疾病,但卻是一種健康的警訊。許惠恒說,「腰圍過粗者,罹患三高疾病的機率是瘦子的2至4倍。」簡而言之,肥胖的定義指的是體內脂肪堆積過多,鑑定肥胖的標準,先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 ÷身高的平方(公尺),根據國內衛生署訂定的標準,計算後的BMI值,介於18.5與24之間為正常範圍,若BMI≧24以上,即為過重,BMI≧27時則為肥胖。在台灣20歲以上的成年族群約有15至30%患有代謝症候群,BMI值已達肥胖的患者,若是男性腰圍≧90公分(35.5吋)、女性腰圍≧80公分(31.5吋)時,就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根據研究,BM I值偏高或偏低民眾的壽命,都比介於標準範圍內的人相形較短。而BMI值偏高者,不僅容易罹患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關節炎、女性不孕症等,若再加上腰圍過粗,內臟脂肪過多,罹患慢性疾病的危險性就遽增。根據醫學研究指出,男性腰圍每增加1公分,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上升14%;女性腰圍每增加1公分,得到代謝症候群的機率會增加5%。至於哪些人又是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包括1.糖尿病家族史;2.心血管疾病家族史;3.不愛運動或活動者;4.嗜吃精緻飲食;5.體重過重、腰圍過粗者;6.生活工作壓力大者;7.停經後婦女;8.老人。非成人專利 小胖子亦要當心成人肥胖較常被關注,但是「小學生、國中生時就很肥胖,才是最大的隱憂」,許惠恒說,從小就營養過剩,長大後肥胖的機率更高,孩童時期就要多加留意培養良好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由於成長每個階段基礎不同,如果以一群10歲小朋友來統計,超過前30%者即為過重,若超過前10%者可稱之為肥胖。臨床上針對「代謝症候群」的幾個診斷症狀,包括腹部肥胖(腰圍過粗)、血脂異常(三酸甘油脂及好的膽固醇異常)、血壓高、血糖過高,只要符合上述任何3個以上,就可以稱為代謝症候群,甚至還有專家認為上述不足以全部涵蓋,還需加上現代人常見的脂肪肝、痛風及尿酸偏高等症狀,才更周延。經過檢查了解自己已是代謝症候群患者時,必須切實從日常生活的飲食及運動著手,才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許惠恒說,臨床亦聽聞過40幾歲的中年肥胖男性,知道自己本來已經略有三高現象,某天卻突然發生心肌梗塞,他語帶無奈說,「年紀輕輕還不到50歲。」如果提早預防,其實是可以避免的。運動1分鐘 壽命增2分鐘有鑑於希望現代的中年爸爸都能為自己和家人著想,維護健康的身體,許惠恒醫師擔任原水文化最近出版的《減腰圍、降三高代謝力健康全書》的總策劃,希望全家都能重視腹部中廣的問題,書中特別提倡實踐3D健康生活、遠離代謝症候群的方法,包括:1. 選擇健康的飲食(Do Healthy Diet)◎ 均衡攝取7大類食物:全穀根莖類如燕麥、薏仁及糙米;水果類如小番茄、芭樂及蘋果;蔬菜類如苦瓜、綠花椰菜及洋蔥;油脂類如橄欖油、芥花油及苦茶油;堅果種子類如芝麻、核桃及杏仁;乳品類如低脂優格、低(脫)脂鮮乳及低脂優酪乳;肉魚蛋豆類如大豆、鮭魚及鯖魚。◎ 適量補充紅麴、藻類、甲殼素、深海魚油、兒茶素、植物固醇等營養功能的保健食品,至於每天應補充多少量才好,請諮詢你的醫師。◎ 遵守低熱量、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的「四低一高」飲食原則。2. 維持規律的運動(Do Exercise) ◎ 每運動1分鐘,壽命就會增加2分鐘。 ◎ 快走、騎腳踏車、游泳、跳繩、有氧舞蹈等有氧運動,可以減少脂肪與 促進心肺功能,提高新陳代謝率。◎ 減重的關鍵在消耗能量的多寡,走路、爬樓梯、做家事等任何身體活動機會都應把握,累積越多,消耗越多。3. 控制腰圍、血脂、血糖與血壓(Do Control):(代謝症候群者定期追蹤指標建議) ◎ 體重:隨時控制,約可每周測量一次。 ◎ 腰圍:定期掌握,約可1至2個月測量一次。 ◎ 血壓:可每天量1至4次。 ◎ 空腹血糖、血脂:約可3至6個月至醫院或診所檢查,由抽血檢驗得知。「我實在沒時間運動!」或是「我每天很累,很懶得動了!」很多人常把忙碌掛在嘴邊,運動卻無法持之以恆,許惠恒建議,「那就多走路!每天最好不間斷走上8000~10000步」,總之別把運動想得太枯燥、複雜,如蹓狗、逛大賣場或踩踏步機,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實踐運動的好方法。正確量腰圍的步驟1. 卸除腰部覆蓋衣物,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2. 以軟性皮尺繞過腰部,調整高度使皮尺通過肋骨下緣與髖骨上緣間的中間點,並注意皮尺應與地面維持水平,輕鬆貼緊勿擠壓皮膚。3. 測量時應調整平緩呼吸,才能測出正確腰圍。許惠恒 醫師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主任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士、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台灣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