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大金融研究中心評研究評比,上半年上市櫃銀行財務績效結果出爐,兆豐銀、中信銀、國泰世華分列前三名。本次台大金融研究中心一共評比上市、櫃23家銀行,針對銀行的財務結構與償債能力、經營能力、規模以及成長性為評比項目,結果由兆豐商銀站穩銀行業龍頭寶座。台大財金系所教授黃達業表示,兆豐銀在中國商銀與交通銀行於2006年完成合併後,資本總額增加至641.1億元,躍升為國內銀行第2強,合併後充分發揮規模經濟的效果,經營與獲利能力表現優異,整體而言,兆豐銀的資本結構強健、資產品質優良、獲利能力佳,成為今(2010)年銀行業評比冠軍。此外,兆豐銀中國代表處已獲准升格為分行,據中國法規規定,台資銀行獲准登陸設立分行,開業滿1年後,必須有獲利,才可以對在中國營運的台資企業承作人民幣業務,如果2年都能獲利,才可以對中國企業承作人民幣業務。趕搭中國經濟發展列車雖然台資銀行就資本規模而言遠不如中國的銀行,但登陸發展仍是台資銀行業績成長的重要機會,由於中國經濟成長將可望帶動金融業高速發展,若台資銀行能搶占一席之地,才有爆發成長的可能。銀行評比中,排名第2的則是中信銀,中信銀資本適足率達14.56%,加上資本規模排名第5,財務以及獲利能力穩健,擺脫金融風暴的影響,今年上半年獲利能力重登第5名,推升總排名進步至第2名,僅次於兆豐銀行,成為民營銀行中表現最佳的企業。國泰世華奪下總排名第3名,黃達業表示,國泰世華這幾年積極調整放款結構,經營重點轉為承作擔保放款,以往偏重消金業務的結構,轉為企業、消金業務比重各半,業務結構穩健發展。而總排名倒數的銀行分別為聯邦銀(2838)、日盛銀、高雄銀(2836)以及萬泰銀(2837),黃達業指出,吊車尾的聯邦銀、日盛銀、高雄銀受到金融海嘯衝擊嚴重,獲利能力大幅衰退,再加上授信成本負擔短期內未能下降,嚴重壓縮銀行獲利空間,連帶銀行資本水準也因此削減,無論在財務結構、償債能力、經營、規模以及獲利表現,均位於後段班。黃達業指出,私募基金入主中小型銀行成效不顯著,目前僅安泰銀行(2849)在私募基金挹注下,經營獲利能力稍有起色,其他如萬泰銀、日盛銀仍未能有好的表現,比例上仍是失敗案例多於成功案例。另外,高雄銀行為地方官股銀行,連年經營不佳,以及南部企業大舉流失,再加上人事預算的包袱沉重,嚴重拖累營運績效表現。彰銀昆山分行 昆山市擬存百億遠東銀(2845)則是進步最多的銀行,總排名由去年的16名,挺進至第9名,進步快速主要是因為,去(2009)年併購友邦國際(AIG)信用卡業務及應收帳款資產,加上取得慶豐銀行營業據點,以及推出網銀服務,實體與虛擬通路經營策略奏效,獲利能力大增。彰銀(2801)昆山分行預計於11月底開幕,計畫在其他銀行升格開幕前搶得頭彩,分行目前正趕工裝修,將成為首家在中國開業的分行。9月底時,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隨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率團前往昆山參訪,昆山市長管愛國當時即衝著李紀珠的面子,主動表示,若彰銀昆山分行開幕當天李紀珠能出席,昆山市政府將立刻存入100億人民幣於彰銀。黃達業建議李紀珠應該儘可能出席,由於中國地方政府權責大,仍屬人治的國家,若昆山市政府賣李紀珠的面子,存入人民幣,將起帶頭作用,激勵當地人民存款,間接突破台資銀行未能承作人民幣業務的規範,象徵意義極大,「副主委應該要去一趟,讓台資銀行能衝破規範限制,就算市府之後存款轉出,仍是具有象徵意義。」長期研究中國金融業的祺縉國際管理顧問董事長陳志彥指出,中國仍是屬於人治的國家,而非法治國家,建議赴往中國發展的台資企業,若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最快的方式不是尋求法律途徑或要求他們修改法規,這樣的做法只是浪費更多的時間,甚至更無法解決問題,因為一訴諸修法之後,會逼得中國政府將問題攤在檯面上,屆時台商與外資必須要一視同仁,只會造成台商優勢的損失,弊多於利。「談」的藝術很重要,陳志彥表示,台商企業應該用協商的方式,與中國政府甚至是民間打交道,運用關係取得有利的地位,他指出,中國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因此釋出很多優惠措施來吸引台資企業,例如稅負減免等政策,就連企業高階主管所得稅也可談,企業有機會與地方政府「談」得有利的優惠政策。中國官場文化與風氣和台灣大不相同,陳志彥認為,台資企業甚至是台灣人民,目前對中國的了解仍不夠,近幾年,中國經濟快速起飛,帶動整體社會大幅度的轉型變化,已跳脫我們既有的想像。銀行業西進是個機會,究竟機會在哪?黃達業指出,西進最重要的成長因素在於承作當地人民幣業務,若無法順利承作,台資銀行西進只是耗損戰鬥力,仍是死路一條。西進要在地化 搶進財富管理黃達業表示,若台資銀行西進中國卻無法承辦人民幣業務,就等於是拿台灣這邊的資源過去,卻沒能攫取當地的資源,資金效用不大。若能吸收當地資金以及業務,才能充分發揮銀行吸納資金、存放款借貸以賺取利差的效用,銀行業者也才能快速成長,不然只是耗損銀行的資本,談到這,黃達業不禁再次強調李紀珠應該排除萬難,參加彰銀昆山分行開幕,有利於縮短台資銀行承辦人民幣業務的時程表。部分台資銀行搶灘中國,目標僅瞄準台資企業,對此,陳志彥認為是在畫地自限,他強調,由於台商登陸時間已久,早已與當地銀行有業務上的往來,「好的擔保品早就抵押了」,台資銀行很難再從台商那取得好的擔保品,因此眼光一定要放遠,必須要能承作人民幣業務才能拉升獲利空間。陳志彥認為,台資銀行赴陸發展,一定要能在地化,如此才有機會與當地銀行相互抗衡,善用地方資源以及人才,有機會搶下中國上層社會的財務管理市場,因為台資銀行在財管業務仍占有優勢,且創新力仍較中資銀行強。近期美元貶值,牽動新台幣在內的亞洲貨幣全面升值,市場擔憂升值造成出口產業獲利遭到侵蝕,對此,黃達業認為,新台幣今年以來的漲幅仍落後競爭國如日本、韓國,「新台幣只是補升,因此競爭優勢仍在。」自年初至10月27日止,新台幣由32.03兌1美元,升值到30.9元,升值1.13元,升幅達3.53%,同時期,日圓升值11.24元,升幅達12.09%,而韓元早在去(2009)年12月即開始展開升值,累計升值達54.6元,升幅高達4.61%。相較於競爭對手國,新台幣升值幅度仍屬落後補升階段,黃達業指出,當各國幣值升幅一致時,貨幣優勢也就消失,所以外界無須太過擔心新台幣升值所造成的影響,認為電子產業受創幅度不深。新台幣匯率 遲早升破30黃達業表示,「新台幣突破30元整數大關,只是遲早的事」,由於台灣與中國經濟的連動,人民幣升值已成趨勢,連帶新台幣也將會緩步走升,加上兩岸簽訂ECFA效應的顯現,台灣經濟體質將逐漸朝正向發展,突破馬英九總統就職當天的30.219防線,只是時間的問題。但央行為了保護出口產業不受嚴重衝擊,黃達業認為,短期內升幅不會太過劇烈,可能以震盪逐漸走高的態勢,拉長突破30元關卡的時間,讓出口業者有喘息的時間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