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市場今年來狀似平淡,但檯面下仍是暗潮洶湧,加上傳出英特爾已低調成立晶圓代工事業單位,更加添變數。 在晶圓代工市場,先是台積電(2330)及全球晶圓(GlobalFoundries)間的28奈米製程技術競爭白熱化,兩家業者決定明(2011)年加碼資本支出,但位居第2大廠的聯電(2303),卻意外表示不會跟進進行軍備競賽。而英特爾搶走台積電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PGA)客戶Achronix,並簽訂22奈米晶圓代工合約,則是投入另一顆震撼彈。 更讓市場感到意外的,是近日業內傳出,英特爾已低調成立了晶圓代工事業單位,開始評估跨足晶圓代工市場的可能性。由於英特爾是全球半導體廠中技術最先進的大廠,若成功搶進晶圓代工市場,勢必會對台積電、聯電、全球晶圓等業者造成影響。英特爾跨足晶圓代工 受關注 英特爾與FPGA新創公司Achronix宣佈22奈米代工合作案,引發市場關注。根據英特爾指出,明年第4季開始以22奈米先進製程生產新一代的Ivy Bridge處理器之際,也會開始為Achronix代工代號為Speedster22i的22奈米FPGA晶片,同時,未來並不排除會替其他IC設計業者代工。 英特爾成立以來並沒有為其他IC設計廠或IDM廠代工過任何產品,唯一的例外是英特爾於2006年時,將行動處理器Xscale事業出售予網通晶片大廠美滿科技(Marvell)後,為了讓該產品線順利轉換,大約有1年時間仍利用自有晶圓廠生產Xscale晶片,再賣給美滿科技,直到1年後才結束代工業務,之後美滿科技則將該晶片轉交由台積電以65奈米代工生產。 如今英特爾首開先例為客戶代工FPGA晶片,雖然業內人士認為,這是英特爾為了布局嵌入式處理器市場所進行的布局,因為英特爾在今(2010)年9月的科技論壇(IDF)中,推出代號為Stellarton的可配置型處理器,晶片中整合了Atom核心及Altera的FPGA晶片,明年底Atom核心轉入22奈米投片後,可能要採用同樣製程的FPGA晶片,於是才為Achronix代工。不過,英特爾搶進晶圓代工市場,仍值得市場密切關注其動向,一旦英特爾真的擴大搶單,台積電、聯電將首當其沖。 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放大到59億美元規模,其中10億美元用在技術研發上,不過,無視於外資分析師認為明年晶圓代工市場恐會產能過剩的疑慮,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日前法說會中,意外表示明年資本支出將高於今年,現在設備商預估明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將介於65億至70億美元間,除了加速台中12吋廠Fab15的擴建,當然也有意加速28奈米及20奈米的技術研發。全球晶圓 成台積電強敵 台積電如此大規模的投資,目的正是要保持其技術上的領先。台積電去(2009)年下半年開始為客戶代工40奈米晶片,雖然一開始良率不佳,影響到繪圖晶片兩大客戶英偉達(NVIDIA)及超微(AMD)的出貨,但是今年之後良率問題獲得解決,不僅英偉達及超微擴大40奈米下單,台積電也順利搶下超微新一世代Fusion系列加速處理器(APU)的訂單,明年將為超微代工Ontario及Zacate等兩款APU處理器。 正因為台積電在40奈米製程跑得比其他業者都快,所以目前將近90%的40奈米訂單,都由台積電拿下,這也成為台積電下半年營收持續創下歷史新高的重要動力來源。但是,台積電的技術領先,競爭對手之一的全球晶圓卻有後來居上的跡象,相繼成為台積電大客戶高通(Qualcomm)、意法半導體(STMicro)等代工廠。 超微當年決定切割製造部門獨立成為全球晶圓後,原本只是單純要降低生產成本,但全球晶圓順利爭取到阿布達比投資局旗下ATIC的投資入股,之後又因阿布達比的龐大資金浥注,成功併購了新加坡晶圓代工廠特許半導體(Chartered Semi),所以,全球晶圓現在不僅市占率直逼聯電,也有了多金的大股東,在燒錢的技術競爭下,已經快要與台積電並駕齊驅。 由於全球晶圓明年將開始擴大32奈米投片量,2012年底希望可以完成22及20奈米的研發,台積電若無法拉開與全球晶圓的技術差距,未來將會面臨訂單流失的問題。於是,台積電明年要再拉高資本支出,讓28奈米在明年下半年量產,並加速20奈米於2012年底開始投片,才能維持技術領先地位,同時搶食更多的先進製程訂單。聯電轉向 以獲利為導向 聯電第3季財報繳出亮麗成績單,法說會隔日股價爆出逾45萬張成交量,市場傳出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已開始買進聯電股票消息。不論市場傳言是否屬實,聯電未來發展似乎也有了結構性的改變,也就是聯電不再跟著台積電或全球晶圓進行技術競爭,策略上將轉向獲利優先的營運導向。 半導體的技術投資太花錢,如65奈米的研發費用約3億至4億美元,但45奈米至28奈米階段,研發費用已拉高到將近9億美元,至於22奈米以下所需的研發費用更高達13億美元。如此龐大的投資,對現在的聯電來說,若真的跟進技術競爭,幾乎已確定很難賺到錢。 如同聯電執行長孫世偉在法說會中所提及,聯電會維持技術研發,32奈米及28奈米的研發持續進行,但是已經不會領先同業,而是等客戶有真正需求時,才會建置相對應技術的產能,因為聯電已經轉型為客戶需求導向的晶圓代工解決方案(Customer-Driven Foundry Solutions)的提供者。 也因此,聯電今後將以追求獲利為首要目標,一來可以迴避掉先進製程投資的高度風險,並等到設備商完成更完整的產線規劃,二來則是可以把錢花在可以有更高回收效益的技術上。所以,未來聯電的技術研發已經不會完全跟著摩爾定律的速度走,而是回到最根本的提高獲利這條路,只要每年稅後淨利持續走高,股價也會逐步反應基本的價值,當然長線來看,就會具有極佳的上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