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搶救金融海嘯,以美國為首的各國央行做了一件自有紙幣以來,所有懂得經濟學的人最戒懼忌憚的事:肆無忌憚地狂印鈔票以拯救經濟。人人都知道,紙幣做為重要的交易媒介、價值儲藏工具,人人都恨其太少,但一旦印得太多,超過了市場的需求,紙幣的價值立即下跌,此即所謂通貨膨脹。如一國為了大舉斂財,不知節制地狂印鈔票,就會使幣值狂跌造成惡性通膨;小則此一紙幣的公信力破產,大則造成政局震盪,甚至政權淪喪。歷史的教訓歷歷在目,誰也不敢造次。然而從2008年9月,美國聯準會以所謂的「量化寬鬆政策」瘋狂印發了逾兆美元的美鈔,並未造成惡性通膨,迄今仍深陷通貨緊縮的陰影之中。對美國政府而言,可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因為狂印上兆美元的鈔票,幾乎不需成本,但美國政府卻可藉此向全球各國搜括無數寶貴財貨;同時若能提及美元幣值,則不僅有激勵出口競爭力之效,還可乘機暗中降低美國對各國的負債。為什麼一改過去的史實,狂印鈔票卻不自食惡果?說穿了不值一哂。因為當美國狂印美鈔,又將利率降至零,這些新增的美鈔立刻四出到利率較高、貨幣可能升值的亞洲國家為禍,促使泡沫激脹、物價狂飆;真可謂美國留下雞蛋,將雞屎四處拋擲,因而完全化解了狂印鈔票的通膨惡果。美國眼見如此美事,乃食髓知味,在國際經濟走向復甦的此刻,卻拋出「二次量化寬鬆(QEII)」,要狂印美鈔大買6000億美元的國債,其後果恐怕又是美國得利、各國買單。由於美元是當前最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與交易計價單位,美國此舉不僅以鄰為壑,而且危及全球貨幣體系。因此,包括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在內,許多專家高呼回到金本位制。因為在金本位制之下,作為國際儲備貨幣與計價單位的黃金,其總量以及每年可以開採的數量並不由任一國決定,既不會因狂增其數量而引發惡性通膨,更不可能讓任一國家狂發貨幣從中牟利。然而黃金的產量愈來愈少,不能隨全球經濟成長同步增加,可能埋下通縮的禍根,已不敷現代經濟的需求。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跟黃金一樣,數量不能隨意增減、不受某一國家操控、創造的利益也不被特定國家獨吞的新國際儲備貨幣;因而金本位制的形式可不拘,但其精神可落實,就是我們尋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