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再升存準率2碼,目的就是要壓制急漲的通膨;德法兩強反對擴大歐洲紓困基金規模,也不贊成創設歐元公債,歐元停在1.33~1.31美元之間震盪。美國9.8%的失業率,終讓歐巴馬跟共和黨妥協,達成延長2年的減稅協定,把富人也納入稅負計算的範圍,失業率公布的當天,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媒體上釋出QE3的風向球,直接的傳達聯準會當前最重要的任務為刺激經濟成長,而非壓抑通膨;甚至根據12月密西根大學1年期通膨預期心理指數從3%降至2.9%,所以適度的物價上漲,對於美國的經濟是有利而無害的。不過對於其他新興國家而言,美國這招輸出通膨,導致這些國家的央行必須面對經濟成長與壓抑通膨的兩難處境。熱錢進入新興國家 形成輸入型通膨壓力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使得全球面臨流動性泛濫的威脅,歐美經濟低迷、投資機會減少,使得2.3兆美元的熱錢加速流向新興國家,龐大的資本流入,加劇新興經濟體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的風險。據估計,從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國際熱錢以年均5750億美元的規模進入新興經濟體國家,成為輸入型通膨壓力,最明顯的就是金磚四國的中、巴、俄、印(圖1),其中,中國大陸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升破5%(圖2),至28個月新高的5.1%,升幅高於10月的4.4%,1~11月CPI較去(2009)年上漲3.2%,飆破年度目標上限的3%;巴西今(2010)年前11個月CPI累計增幅已達到5.25%,超過全年通膨水準目標;俄羅斯CPI今年以來已上漲7.2%,而去年同期的漲幅為8.3%,預估2010年通貨膨脹率將達8%;印度9月產業工人消費價格指數年增率上漲9.8%,累計1~9月漲幅高達3.1%。很明顯的,最具新興國家代表的金磚四國,今年以來的CPI漲幅均大幅超過了相關政府所預設的通脹目標,輸入型通膨壓力大增,例如中國大陸11月食品價格年增率上漲了11.7%,巴西11月食品價格漲幅也達2.22%,達到8年來最高水準。面對輸入型通膨壓力 各國央行紛以升息因應面對輸入型通膨壓力,升息是必要手段,中國大陸人民央行今年6度上調存準率,累積上調幅度達3%,並且是5周內3度上調存準率;11月印度央行宣布今年第6次升息,將基準利率提高至6.25%,但升息雖然有助於抑制通膨,可是升息造成的匯率升值,更加吸引國際熱錢匯集。根據高盛的調查,現在流入主要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國際游資,無論是速度和規模均超過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水準。而熱錢的流入,卻會造成經濟成長過速,形成下次金融風暴的資產泡沫,卻又不得不防,這種兩難的抉擇,展現在中國大陸寧可升存準率,也不願升息來壓抑失速的通膨,正是最佳的寫照。尤其考量中國大陸對於原物料的需求遠大於巴西、印度與俄羅斯,相較與這金磚三國早已啟動升息循環來看,中國大陸所展現與美國競爭全球經濟火車頭的企圖心,正是不願讓8~10%的GDP經濟成長率降速的動機(圖3)。但這個決定也讓2011年的中國大陸處在高空鋼索的驚險處境,一旦經濟適度成長與資產膨脹這兩者之間失衡,則難保全球經濟復甦不會再面臨一次威脅。市場愈來愈擔心 中國大陸的信用品質金磚四國平均7~8%的GDP成長率,遠高於美國、歐元區、日本和英國等成熟經濟體,這些新興國家採取緊縮貨幣政策來遏阻通膨壓力,隨著時間的增加,終將影響經濟成長,而下一次的金融風暴引爆點,就有可能是這些國家的債務違約的機率提高。信用違約交換(CDS)通常會隨投資人信心的提高而下降,反之則升,截止11月底止,中國大陸所發行的美元債券,與美國國庫券之間的殖利率差已擴大到150基點,為2009年5月以來新高,這代表,市場愈來愈擔心中國大陸的信用品質。根據CMA資料指出,中國大陸公債的違約保險成本,過去1個月增加13.5個基點;巴西5年期公債的違約保險成本上升10基點、俄羅斯則攀升4基點。愈來愈多經濟學者擔心,近2年來快速成長的的中國大陸經濟,2010年將被通膨、政府債務與資產泡沫所困擾,一旦房市受到升息衝擊而出現壞帳風暴的話,銀行業將首當其衝。而導致這種情況發生最有可能就是輸入型通膨轉變成停滯性通膨。防通膨議題 成為明年觀察中國重點對照過去中國大陸保持在2位數的GDP成長率而言,連續2年8%的GDP目標算是成長停滯,尤其是處在金融海嘯之後的擴張財政支出的背景。2009 年採取擴張式的財政政策,導致中國大陸的赤字提高到1.05 兆人民幣,寬鬆貨幣政策也使新增貸款規模達 9.6 兆人民幣。如此龐大的金額,竟然未能讓中國大陸執政當局將GDP成長率目標重新設定在2位數;且CPI指數上限若超過3%的話,那麼對於中國大陸而言,就算是停滯性通膨。一旦中國大陸面臨停滯性通膨的話,那麼抑制通膨,就容易導致經濟下滑;而如果刺激經濟,又容易導致通膨加劇,最終還是造成經濟衰退,所以防通膨已成為明(2011)年觀察中國大陸重要的議題。德國的態度 對歐元命運至關重要歐盟領袖於12月16 日舉行高峰會議,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法國總統薩科齊於10日先舉行雙邊會談,表達反對擴大歐洲紓困基金規模,也不贊成創設歐元公債;但梅克爾同時也傳遞了歐元終將續存的堅定意志,儘管歐元區存在著結構性問題待解決。德國的態度對於防止歐元分崩離析至關重要,因為早先梅克爾力主讓民間公債持有人,來分擔歐元區未來任何主權債信違約的虧損,深化了歐債信心危機擴散的加劇,造成市場擔憂西班牙可能將被迫接受如希臘或愛爾蘭般的紓困案,已經推高西班牙國債殖利率,且與德國公債相比的借貸成本,也已提高至近歐元史以來最高點。西班牙央行行長歐德內斯13日表示,西班牙銀行2011年無需政府救助,相信儲蓄銀行合併程序,也將如期在聖誕節之前完成。儘管歐洲銀行壓力測試中,西班牙銀行業體質良好,全數過關;但市場用愛蘭爾的銀行紓困例子,來質疑這項歐銀壓力測試結果,更何況西班牙還有歐元區近20%的最高失業率問題。歐盟當局正在幕後積極斡旋,盼尋求方法在明年初提供西班牙金援,以防堵危機擴散。事實上,歐洲央行支出590億歐元或780億美元在公開市場收購歐洲政府公債,全球銀行趁機大量減少對希臘、愛爾蘭和其他問題國家的曝險,此舉可舒緩市場對於歐洲主權債務恐引發另一波銀行危機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