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低買進真的是最佳投資策略嗎?是否踩了哪些雷區而讓投資報酬率無法如預期?本文將揭穿基金投資迷思,只要方向對了,就會賺錢。回顧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造成的全球金融風暴重擊,全球股市幾乎無一倖免,慶幸的是2009年基金績效從谷底緩步往上走,無論國外或海外基金幾乎都有3成左右的漲幅,到了2010年績效持續平穩。時序進入2011年,許多上班族仍陷於2008年的陰影,對於是否該進場投資不免還心存疑惑,雖然媒體與專家不斷灌輸「逢低買進」的投資策略,但真的能進場嗎?該如何開始基金投資?媒體報導也會以受訪的基金經理人、投資顧問或理財專員等所說的為主,因此很多專業用語或是話術無形中讓投資人混淆了。所謂「要抓魚之前,就必須要先認識並了解魚。」在此提供基金最常見的行銷話術供參考,讓投資人更容易看懂基金投資資訊,做出最適合自己理財需求的投資判斷,而不是盲目跟隨市場銷售話術起舞,只要確實遵守以下的投資紀律,要靠基金投資獲利其實不難。迷思1:明星經理人績效好?「金鑽獎的基金經理人跳槽了!我要跟隨他轉換基金嗎?」民眾普遍會相信明星級基金經理人的光環,但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認為,「明星經理人比較有一定的穩定性,但不表示是市場最好的。」每一位明星基金經理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特質,曾經紅極一時的基金經理人,或許因績效好被高薪挖角,或許是當時大環境使得某類股熱門,而此類股基金正好是他熟悉的領域,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創造附加光環,萬一他跳槽了,正好產業輪動,類股走下坡,相對績效不佳,光環也會失去。因此,只要一開始選對基金和公司,基金經理人去留影響並不大,況且明星經理人除了天生的直覺和個人所下的苦功之外,背後的研究團隊也是相當重要的。※建議:最好選擇經過空頭市場洗禮過的基金經理人,畢竟其操盤經驗較為豐富。迷思2:追逐市場熱銷基金「報章媒體強打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嗎?」朱岳中認為,買基金不需追逐市場熱門產品,市面上推出的基金眾所皆知時,就會出現超買,此時就該準備回跌,因此有可能買到淨值最高點。「基金講究的是長期投資。」兩岸財經作家楊偉凱提到,通常時間愈久愈看得出實力,市面上推出的熱銷基金如果是新基金,投資標的股大多是過去3~6個月漲幅較高的個股,但相對未來下跌空間也會比上漲幅度大。※建議:中長期的績效最能看出基金的體質,基金績效好壞,可從過去績效作為選擇標的評估,如要選擇新基金可以藉由一些報告評估標的是否有前景。迷思3:淨值低買了容易賺常聽理財專員說:「淨值10元的基金比較容易賺錢。」一檔基金實際的投資績效,就是「基金規模÷受益憑證單位數」,如同一家公司的股票投資淨值是「股東權益(公司資本額及累計盈虧) ÷股數」。朱岳中表示,假設基金規模100億元,若發行10億個單位,等於一個單位淨值10元,倘若同樣10億個單位,100億元資金成長到200億元資金價值,一個單位淨值就變成20元,但同樣的發行淨值以10元開始,舊基金經過10年漲幅很多,淨值愈低買到的單位數更多,但淨值很難拿來作為投資與否的比較,因此,以基金淨值作為投資衡量點的觀點不見得對,買基金看的是績效,而不是淨值。例如國內基金淨值大都10幾元,但某檔基金淨值最高時有70元,投資人就會覺得其淨值高,其實這和基金成立時機與大環境有關,不一定淨值高就是高點,可能因成立時間久,有配股配息累積,所以淨值高。就好比高價股雖然貴卻更會漲是一樣的道理,有些淨值高的基金雖然購買價格相對偏高,卻也代表它過去的績效經過市場漲跌的考驗,同時未來的獲利能力也具有相對的潛力。※建議:同時參酌累計報酬率,而不要只以淨值為唯一考量。迷思4:獨鍾單一公司基金有人說,把所有投資的基金放在同一家公司,一旦要轉換標的時,只需要轉換手續費500元,就不需賣掉基金重新申購,還得再付一筆申購手續費(大約本金的3%)。朱岳中認為,每一家基金公司的產品線風格不同,例如某家投信投顧公司基金風格是穩健保守,其拉丁美洲區域基金較其他公司同類型基金穩定,如果客戶屬性是穩定保守就符合需求,如果客戶是積極型,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有些基金公司產品線不廣,例如沒有黃金種類的選擇,一旦客戶資產配置要搭配黃金就沒法完成,再者,理專可能會建議客戶購買銀行最近主打的某家基金公司產品。※建議:以投資人投資屬性、需求及資產配置為主要考量。迷思5:長期投資才能獲利常言道:「長期投資才能獲利!」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除了考量個別市場的特性與大環境趨勢之外,最大的變數仍是個人的目標設定。楊偉凱提到,假設是要作為退休後的老本,就要有長期複利效果的想法,將這筆錢運用資產配置的觀念,基本的核心要先配置完全,全球、平衡型或是長期表現佳的債券基金可列入基本部位,雖然收益不如一些衝得快的基金,卻能在市場不好時適時發揮防禦功能,這類基金可以長抱,但要隨時觀察趨勢調整配置比率。另外,有人問「是否要設停利及停損點?」過去定期定額投資話術常告誡大家「短期不要賣」,導致投資人認為定期定額只需要買進,不需要賣出,此觀念必須調整。※建議:定期定額雖然不必考慮進場時點,但一定要適時獲利了結,才算賺錢。迷思6:定期定額不擔心虧損雖然說定期定額的投資策略最好放長期,但是財經專家認為,投資策略還是以分散國家、時點為主軸當作衛星資產配置,為未來財富自由做準備,盡量別買單一國家的基金,避免與單一國家共存亡。※建議:需定期檢視投資損益。迷思7:基金當股票短線進出許多人投資基金時,買進之前愈看愈順眼,但買進之後一看到報酬率竟然開始由正轉負,就嚇得馬上贖回。楊偉凱提到,買基金除了對報酬率的心態要正確之外,投資期間也不宜太短,把基金當成股票短進短出。※建議:基金是投資組合,裡面有上萬種投資標的,跟一檔股票不同,不宜用股票技術分析指標來投資基金。迷思8:新台幣計價沒有匯損對基金投資人來說,在投資海外基金時,計價幣別關係到贖回時換算匯率的獲利或虧損風險。朱岳中表示,有些基金重新包裝改用新台幣計價,藉此消除投資人對匯率風險的隱憂,但其實是用新台幣轉換當地貨幣投資,贖回是照當天匯率再轉換為新台幣,反而風險更高,一進一出匯損可能更大,建議不妨開設外幣帳戶。※建議:海外基金會有匯損風險,計算報酬時需列入考量。迷思9:周轉率愈高愈好基金周轉率是指在一段時間內,基金投資組合內持股的更換次數比率,更換持股次數高低除了影響基金的交易成本外,通常也意味著基金操作積極程度比較高。朱岳中認為,周轉率低表示操盤策略穩定,周轉率高相對手續費也高。※建議:周轉率低表示操盤策略較穩,周轉率高會增加手續費吃掉獲利。迷思10:基金是否有避險朱岳中認為,巴西貨幣匯率波動大且避險成本費用高達9%,所以很多投信公司都選擇以自然避險,因此,選擇基金要看此檔基金是否有避險措施,或許條款上會標示有歐元對沖及美元對沖的避險機制,意味有歐元或美元的避險機制,其實避險機制有好有壞,因為如果有避險機制,成本將由投資人吸收,若沒有,就是投資人自行承擔風險。匯率風險也是要考量的重點,尤其新興市場貨幣波動性大。※建議:最好選擇有避險機制的基金。迷思11:買同質性商品風險小「建議分散區域做資產配置。」楊偉凱提到,不要選擇同質性太高的區域標的,例如拉丁美洲、俄羅斯、中國大陸等,都是新興市場,同質性太高,漲跌起伏相同,等於沒有做好分散風險,即區域及資產類別都要分散,如債券型、股票型、大宗商品、不動產,如果要細分區隔還有貨幣型,等於是把投資組合架構在穩健配置,如此就不會有暴跌波動度過大的情形。投資人在投資之前,還是得要做功課,每家基金公司都有其強項基金類別,有的日本基金績效好,有的拉丁美洲基金績效最佳,也有的強打高收益債券基金。※建議:購買前多看投信投顧公會網站或境外基金觀測站找尋基金相關資訊,都能查出各家金公司的強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