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積極推動,生技產業即將開花結果,其中,有哪些發展前景最被看好?最具商機? 台灣首富郭台銘的妻子林淑如罹患乳癌、弟弟郭台成罹患血癌雙雙病逝,讓他體會到縱使有百億萬身價,卻也不法挽回親人的健康;秦始皇派遣徐福帶領三千童男童女去尋找長生不老藥;音樂泰斗李泰祥及已逝美國前總統雷根晚年身受阿茲海默症所苦,疾病給世人帶來痛苦的折磨,卻也悄悄地替生技產業帶來無窮的希望。兩岸合作 新藥可早5年上市 有人說21世紀將是生物科技經濟時代,回顧30年前,政府同步推動資訊電子產業與生技製藥業。如今,台灣的資訊產業在世界頗負盛名,但是令人惋惜的是生物科技製藥產業卻還在起步階段,雖然說台灣生技產業發展超過20年,但2005年台灣生技醫藥市場需求卻只有65億美元,總出口值16億美元,進口值34億美元,粗估台灣的生技醫療業產值應在47億美元左右,約占全世界8千億美元產值的0.6%,似乎台灣生技產業還有待時間去證實其成長空間。 第六次江陳會21日在台北舉行,雙方簽署「兩岸醫學衛生合作協議」,兩岸生醫合作氣氛熱絡,看似一直無法茁壯的台灣生技製藥業,終於露出一線曙光,生技,確實不是一般小型公司玩得起的遊戲,尤其生技製藥產業,在過程中除動輒10年以上的辛苦投入、花費數億美元經費外,從最初的篩選到最後拿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上市許可,只有萬分之一機會。太景生物科技董事長暨執行長許明珠博士表示,此項協議簽署後,不必在兩岸重複進行臨床試驗,新藥可望提早5年時間,在台灣及大陸上市。 由於江陳會簽署協議要求新藥開發以最嚴格的ICH GCP標準進行,但是一旦認可台灣已經完成的臨床試驗結果,可加快兩岸新藥開發速度,許明珠博士表示,在協議簽訂後,已經在台灣及美國與其他國家進行的人體試驗,就可以獲得中國藥監當局認可,若再利用大陸可試驗人口眾多及成本低的優勢,直接在第三地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可以縮短2年的時間,再加上免做橋接試驗(bridging trial)的時間,將可較在歐美上市的藥提前5年。製藥巨頭看好亞洲市場 「台灣做創新新藥研發能力很強」許明珠博士表示,之所以會如此說可從西方製藥巨頭正在向快速增長的亞洲市場發起新一輪猛攻,例如按銷售額計算世界上最大的輝瑞製藥有限公司(Pfizer Inc)過去一年開始在中國致力研發治療肝病的消炎藥;美國保健產品巨頭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上月宣佈與北京一所大學展開合作研究威脅亞洲地區的多項傳染性疾病;美國製藥公司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 Co.)上月也宣佈與總部位於南京的先聲藥業集團(Simcere Pharmaceutical Group)合作共同研發一種對抗癌症的治療方法。 製藥公司一窩蜂湧入亞洲市場,想利用亞洲的高增長市場幫助應對歐美市場的價格壓力和產品老化問題。里昂證券(CLSA)的分析師馬里斯(David Maris)表示,目前在中國出售的處方藥總價值約400億美元,且中國市場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而美國和歐洲的醫藥市場年增長率只有2%至5%。 在股市,以往有人說生技股是「作夢股」,AMEX生技指數及那斯達克生技指數隨著投資人追逐高漲,但也曾面臨股價比當初掛牌承銷價低的慘況,讓投資人被慘痛教訓嚇壞了,由於許多生技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許多投資人對此產業又愛又怕,想逢低布局,但又不敢貿然投資這個未來概念的產業。然近期因美國及中國醫療改革政策,使得生技業呈現樂觀氣氛,陸續有公司新藥開發出來,不再像以往總讓人有種放羊小孩之感。新藥問世帶動股價漲升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短期來看,由於今(2010)年全球金融市場不確定性較2009年高,市場多會尋找較穩定的投資標的,以醫療生化產業為例,大型製藥類股因獲利穩定、現金充沛常配發較多股利,預估偏高的股息殖利率將讓大型製藥的股價具有相對抗跌的特性,在全球股市依舊震盪之際,也較容易吸引市場資金進駐。 一旦藥品成功上市,帶給製藥公司不但會是龐大的營收與獲利貢獻,更會引起市場法人關注的焦點,以懷特(4108)新藥血寶PG2為例,原來市場預估去(2009)年7月底可望取得國內衛生署的上市許可,因此也激勵股價從39.2元大漲到58.6元,一個月漲幅高達49%,雖然事後證明烏龍一場,但「新藥開發」雖然是生技產業中最高領域的應用,也是毛利最高的一塊,但漫長的開發過程,卻是投資人不得不注意的風險。保德信中小型股基金經理人許敬基表示,一般來說醫療生技產業在基本面上沒有明顯淡旺季效應,除非新產品上市或是擴產影響,否則不論股市動盪,該族群股價表現往往相較其他類股平穩。投資生技股看四大面向1.跨足學名藥領域分食大餅根據IMS醫療機構統計,2008年與2009年將分別有產值230億美元及160億美元藥品專利到期,歐巴馬上任後提出醫療產業改革方案,更有利於學名藥發展,由於專利過期藥比單純新藥的開發成本少,風險也低,價格也比原廠藥便宜,例如永信現階段仍維持學名藥生產。2.與大陸合作集團化國內許多生醫產業看好大陸市場,紛紛進行合股擴大規模,例如佳醫與全中國最大的藥品及醫療保健食品經銷商國藥集團合資,在上海成立「國藥佳醫醫療管理諮詢公司」,進軍中國洗腎市場。3.委外代工增加毛利額過去許多企業甚至把可以委外的部分全部委外,只留下核心業務,藉此降低營運成本,例如杏輝硬體投資4億元,希望增加國內外代工機會。4.有配發現金股利公司其實如果生醫公司有獲利,大都會配發現金股利,可參考現金股息殖利率較高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