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數據於推行QE2後略有好轉的跡象,這是否代表美國終於能夠控制失業率,擺脫其潛在的雙低衰退尚言之過早,但無疑會促使很多正在做空或預期做空美元的投資者考慮暫時離場觀望,亦有評論認為美元已有見低回升的跡象。但事實上是否如此?分析美國經濟強弱可試由美元著手,而傳統上最能代表美元匯價的為美元匯率指數。 美匯指數(US Dollar Index)指美元掛鉤的一籃子外幣的匯率,經過加權幾何平均數計算所得出,為用來衡量及評估美元匯價變化的一項指標,其中歐元占57.6%,日圓13.6%,英鎊11.9%,加元9.1%,瑞郎3.6%。資料來源: 首彩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由圖可看出,美匯指數見底反彈是受惠於歐債危機而歐元對美元的急跌,美元對商品貨幣則變動不大,對大宗商品更趨於下跌。而事實上,於2008~2009年因拆倉交易而大升近千點的日圓對美元在美匯指數當中只佔13.6%,反而因歐債危機而大幅貶值的歐元已占去57.6%。美匯指數能否確實反映現實,難免令人懷疑。 在貨幣戰爭中,如何去合理定價美元價值,實為未來一重要議題。由於美元現為全球最具標示力之結算貨幣,大部分主要資產價格現都以美元結算,地位超然,一有風吹草動時便會牽一髮而動全身。美國聯準會主席伯南克在QE2推行不久後,便聲稱有需要便會加大力度推行QE3,作為對抗經濟衰退的手段。QE2的成效,甚至QE3的必要性,現階段仍難以作出準確分析,可以肯定的是,推行QE的買債規模愈大,美元供給量就愈多。學理上供給大於需求,貨幣自然會貶值,促進消費及投資,進而由總需求帶動經濟增長,此亦為美國所期望的成果。但美國實際上實行QE1後不久失業率便「見底回升」,而QE2暫時亦只能夠做成孳息上揚、國債價格下跌,「求仁得仁」地達成通貨膨脹預期,亦推高了全球資產價格,可謂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前車之鑑下,現況美元仍不宜過於樂觀。 以美國為首,各國貿易保護主義紛紛抬頭,可見貨幣戰爭在未來還未有完結的跡象,充滿變數,市場亦充斥著風險厭惡的情緒及對通膨重臨的預期,良幣追遂劣幣,澳洲等高利息出口商品貨幣恐怕仍是高處未算高,加上澳州通膨升溫,澳州本月議息,市場又預期仍有加息空間。關於對通膨重臨的預期,黃金白銀等貴金屬難免水漲船高,黃金自每盎司破1300美元後,直至2010年底都亦沒有再回落至1300美元以下,現保持在大約1400美元水平。這表示了大部分投資黃金者為中長線投資而並非短期炒賣用途,而且基本面上黃金既為商品亦為貨幣的多種功能在現今巿場氣氛中既可保值,又可對抗通膨,南北韓之間亦仍然在醞釀緊張局勢,升勢看來仍有餘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