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與北非的茉莉花革命,讓倫敦北海布蘭特原油站穩了每桶1百美元的關卡(圖1)。照道理,每當國際局勢出現動盪之際,作為傳統避險貨幣的美元都會成為資金的避風港而走升,但這次埃及的危機之後,隨即傳出以色列稱伊朗戰艦計畫通過蘇伊士運河前往敘利亞,以色列外長Avigdor Lieberman表示,這是伊朗的最新「挑釁行為」,暗示以色列將回應,然後利比亞與葉門傳出血腥鎮壓,中東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增溫。QE2遭批評 柏南克提出反駁但這次美元竟然不升反貶,而且是在美國1月份失業率降至9%,美股三大指數同創32個月新高的背景,如此異常的現象,對照2月18日在法國舉辦的G20財經首長會議的幾個重要議題的辯論,就不難解讀,為何資金捨美元而就瑞士法郎避險的動機。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G20財經首長會議裡捍衛寬鬆政策的正當性,直接點出「定量寬鬆政策推動了美國經濟復甦,其他經濟體也從中收益」的觀點,聯準會最新公布的美國今(2011)年GDP成長率預估,將達3.4~3.9%之間,高於去(2010)年11月份預測的今年經濟成長率將介於3~3.6%之間。但同時也暗示這並不足以提前結束6000億美元債券購買計畫,因為聯準會預計今年失業率會介於8.8~9%之間,透露出美國仍是以自身利益為優先考量的思維。針對世界各國普遍批評聯準會大印鈔票的作法,是造成目前通貨膨脹壓力增溫的「人禍」,關於這點,柏南克提出反駁。柏老認為,「新興市場需求回暖導致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顯著上漲」,「面對通膨壓力和資產泡沫,其他經濟體的決策者有許多政策工具可以採用,包括通過推動本國貨幣升值來避免經濟過熱。」換言之,柏南克認為若新興國家出現資金流入過多的問題,他們應該自行以貨幣政策調整解決,而不是冀望美國出面承擔責任,言下之意,有順勢將中國大陸一軍,暗施壓力逼人民幣升值;同時也給了中國大陸官方升值的正當性與台階下,反倒把美國大增貨幣供給量,致使全球通膨增溫的負面效應推得一乾二淨。不過,正是因為柏老如此堅定捍衛寬鬆貨幣政策的立場,讓美元交易市場充斥著貶值的預期,以至於這次中東地緣政治緊張的風險溢價,並沒有反映在美元上面,反而促成瑞朗的升值。這樣的現象凸顯出市場在意今年6月結束之前,聯準會不會停止二次量化寬鬆的措施,以及即將破表的14兆美元的國債負擔,這兩大議題箝制住美元的升勢,正好符合柏南克想要藉著製造業出口刺激經濟復甦的目的。但是美國這項措施引發了美中兩強的緊張氣氛,甚至是這次貨幣戰爭的導火線。身為貿易逆差國的美國希望增加出口來幫助恢復國內經濟,很自然地引發貿易順差國的中國大陸有「來搶生意」的聯想,為了不讓美國貨搶生意,但短期內又無法具有品質優勢,很自然的就會採取低價策略,而獲得這一競爭優勢最快辦法就是貨幣貶值。於是造成了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中兩強都不希望自家貨幣升值,於是各出奇招,相互針鋒相對,迫使對方屈服。只是改革開放30年之後的中國大陸已經握有籌碼可以跟美國周旋。經濟失衡指標 美中各有利益考量對美國而言,中國大陸的死穴在被低估的人民幣匯率。不過中國大陸也不是省油的燈,在這次的G20財經首長會議裡,以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提出新的衡量全球經濟失衡的5項指標,僅中國大陸反對。這5項指標包括各國的經常帳盈餘、貨幣匯率、外匯存底、公共債務和赤字,以及民間債務水準。現行透過外匯政策等方式衡量經濟失衡,符合新興經濟體的利益。美國2010年非正式提出希望在經常帳失衡上,設下GDP 4%的限制目標,但中國大陸反對將匯率和外匯儲備在內的一系列指標,作為衡量全球經濟失衡的標準,中國大陸主張用貿易收支指標來替代經常帳指標。因新興市場需要保留一定的外匯儲備,需要用貿易收支來替代經常帳指標。對中國大陸而言,美國的致命點落在弱勢美元作為全球唯一國際貨幣的地位,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飽受各國批評。過去兩年多,美元指數一直在70~90點區間大幅波動(圖2),相對弱勢。在美國經濟低度復甦下的單一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制中,尋找更客觀、更穩定的匯率穩定機制,並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就變得理所當然。阻止糧價上漲 國際合作難以落實自二戰後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制,使美國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舉債,但其償還債務卻是不對等的或者乾脆不用負責任的。因為美國向他國舉債是以美元計值的,美國又可以讓印鈔廠毫無節制地加印美元,即便是造成美元的貶值,也能減輕其外債負擔,又可刺激出口,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所以二次戰後,美國一直就是貿易逆差國,通常當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一般都要進行經濟政策的調整,但美國卻不必,因為美元是國際貨幣,當美國出現外貿逆差時,美政府可通過印刷美鈔來彌補赤字,維持國民經濟的平衡,並將通膨轉嫁給其他國家,而這就是當前的國際經濟局勢。大宗物資行情飛漲,是G20會議另個焦點。當前造成糧價上漲的原因複雜,有異常頻繁的天災和中東地區的政治動盪;此外貿易戰增溫、還有已開發國家維持較長時間的寬鬆貨幣政策。全球失衡問題爭端層出不窮,國際間的合作難以落實,彼此之間缺乏共識與互信,在考量經濟成長的自身利益下,致使姑息通膨漸漸走高。去年10月到今年1月期間,世界銀行食品價格指數上漲15%,距2008年的高點值僅差3%。據世銀估計,自去年6月以來,食品價格的上漲已讓4400萬人陷入貧困。英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至4%,較目標通膨率高出1倍;德國物價正以2年內最快速度上升;中國大陸1月CPI上升至4.9%(圖3),迫使人行今年來第2度調升存準率,間隔時間僅1個多月,足見人行遏止通膨之決心。調升存準率 並非唯一的工具但是市場已經把通膨升溫視為趨勢,預期心理已經擴散,使得傳統避險方法──購買指數連動式債券,已變成大型基金偏好的資產組合。但同時這些大型基金提高對商品和糧食相關資產的曝險,這也是再度推高通膨的主因之一。於是誠如中國大陸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G20財經首長會議時表示,「存款準備金率只是對抗通脹的一個工具,但並非唯一的工具,對抗通脹要運用所有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