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天氣異常變化吸睛大,去年下半年迄今,從俄羅斯高溫且乾旱、巴基斯坦洪水、阿根廷降雨過低、南美巴西聖保羅州、東南亞及澳洲的暴雨,甚至最近中國北旱南凍的天氣,一般被市場歸咎於反聖嬰現象。若讀者有耐心追蹤天氣,相信股票或期貨市場都有很多交易及獲利機會,特別是穀物及軟性商品期貨,包括黃豆、玉米、小麥、粗糖及棉花等都是交易標的。農產品的關鍵趨勢要看天氣的變化,因為天氣異常會造成供給面的衝擊,也比較有題材發揮。反之從需求面下手不易,人口逐年自然增加的題材已經老掉牙,每年穀物需求成長率就是2%左右,這不會是爆炸性需求,更別提要怎麼追蹤。要說到需求面的成長,僅生質燃料的增長是題材,亦即玉米及粗糖的原料甘蔗較被認同。所以交易農產品期貨要從供給面著手,原則就是追蹤天氣變化,從播種前到作物生長,以至於收成前都是觀察及分析重點,當然要適時適地重點追蹤個別作物才會有成效。一般而言,乾旱需要較長時間醞釀,暴雨則來得快去得也快,前者如俄羅斯黑海小麥地區或中國北方小麥產地,後者如年初澳洲昆士蘭省洪災,影響甘蔗收成及冶金煤的生產及運輸。專業交易人員要往後看過去天氣觀測值,也要往前看天氣預測值,才能在多變的期貨市場提高獲利機會。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作物的產地以冬季的降雪融化後或引水灌溉為主,此部分會有遞延效果,相對較難以追蹤。以小麥為例,全球小麥產量以冬麥為主,約占85%以上,此時正值北半球冬麥生長期,持續性的乾旱將不利冬麥生產量。再隨時間推進,緯度更高的春麥也將播種,但其影響力就沒冬麥來得大,若有也只是錦上添花。再則全球小麥產量中國占17%,位居第一;其次是印度12%、俄羅斯9%及美國8.5%。中國冬麥產地以山東省21%最高,河南、河北及江蘇次之。所以看清楚過去的實際降雨量,並找到預測的數據等,一般是14天的預測,並輔以中國氣象單位的預報圖等資訊,更能掌握小麥的交易機會,瞭解其交易風險。農產品漲跌關鍵主導因素是供給面,而供給面要看天氣的變化趨勢。澳洲氣象單位提供南方震盪指標,可做為中期的聖嬰/反聖嬰天氣趨勢參考。短期部分因牽涉更多且複雜的專業,交給專業公司不失為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