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元指數來到76.12點,幾乎回測去(2010)年11月4日的75.63低點(圖1);歐元兌美元走強來到1.4036美元,在歐洲央行透露升息抗通膨的訊息之後,頗有突破長期下降壓力線的企圖(圖2);新台幣在2月9日升到1美元兌28.755元之後,回貶至29.905元,連29.85元的季線反壓都還沒有扭轉的情況下,新台幣仍維持升勢不變(圖3)。簡單言之,在美國可能是全球最後升息的國家前提下,美元的弱勢至少還要維持到6月的QE2執行完畢之後,再視情況研判。美經濟數據雖亮眼 唯聯邦赤字仍惡化美國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著實亮眼,整理如下:1月份個人收入上升1%,為一年半以來最大漲幅,優於上升0.4%的預期。個人支出月比上升0.2%,低於上升0.4%的預期。1月份耐久財新訂單初值為2005億美元,較前月上揚2.7%,為4個月來首度攀升。2月ISM製造業指數從1月的60.8向上揚升至61.4,優於市場預期的61,為2004年5月以來最快擴張速度。2月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從1月的68.8升至71.2,為1988年7月以來最高增速,且連續17個月擴張。整體而言,聯準會最新褐皮書為此定調為美國製造業成長穩定,服務業活動正轉強。美國2月份非農業就業人數增加19.2萬人,失業率降至8.9%,優於市場預期的失業率將上升至9.1%,顯示經濟復甦的信心正在向上攀升。美國1月工廠訂單成長3.1%,創4年多來最大單月增幅,因商業飛機訂單反彈,優於經濟學家預期的增長2%。製造業景氣強勁,訂單、出貨、存貨等情況良好。就業市場改善中,製造業受惠於弱勢美元持續帶動經濟復甦,如此正向的經濟景象,竟無法扭轉美元的弱勢,顯然導致籌碼面增加的QE2是關鍵之外,美國龐大的聯邦赤字惡化趨勢不改的話,對於美元也是一大傷害。歐盟通貨膨脹升溫 歐元下月可能升息3月2日美國眾議院針對本年度支出計畫協議,共和黨希望削減610億美元左右,以助降低赤字,今(2011)年赤字預估達1.65兆美元;但參議院民主黨正準備一套讓赤字持平的方法,3日白宮表示同意立即削減65億美元預算開支。雖然這個數字幾乎只有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通過提案中的1/10左右,但是它意味著兩黨高層已經開始就減支方案展開談判。儘管如此,美元指數還是繼續探底,暗示著市場不認為在2012年大選之前會有任何可信賴的赤字削減計畫出爐。那麼,導致美元弱勢的兩大變數—寬鬆貨幣政策與快速膨脹的聯邦赤字,在將來即使是少了QE3的打擊,也還有美國公債朝著「低於AAA信用評等」的擔憂,意味美國保有最高信用評等的日子不多了。所以現在是逢低買美元的時候嗎?恐怕這個投資策略要成功的時間得拖得很長,才有可能獲利。歐洲中央銀行在3月3日的記者會上,ECB總裁特里謝明白表示,4月的會議便可能決定升息,由1%升息至1.25%。受中東及北非地區緊張政治形勢的影響,石油價格在過去6個月中大幅上揚35%,使得歐元區2月PMI從1月的57升至58.4,為2006年7月以來最高,高於市場預期的56.9。2月歐盟的CPI YOY+2.2%,高於1月份的2%,也高於市場預期的+2.1%,為2008年10月以來的最快增長速度。而油價的持續攀升,若是由供應面因素引發,不僅會加劇通貨膨脹的嚴重性,還會拖累經濟增長。大陸若不願升息 須減少貿易順差因此通貨膨脹升溫,對於向來重視這項數據的歐盟來說,自然是個警訊,而時間選在3月以後,也是顧慮到歐洲官員能否在3月底之前就長期債務及債務危機制定出最終解決方案的考量。畢竟升息將推高歐元區17國的借貸成本,導致原本已債台高築的財務邊緣國家,如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等,融資成本進一步攀升。例如愛爾蘭本來已經需支付高達5.8%的沉重紓困利息,若再升息,則負擔更重。且3月不升息,對於接下來最可能請求紓困的葡萄牙,其財務壓力有所限制。不管怎麼說,相對於美國的情況來看,單就CPI的角度,歐盟所承受的物價上漲壓力的確是大過美國,於是在特里謝祭出「strong vigilance」(強烈警惕)的字眼之後,歐元的走強就不意外。對照歐洲央行把工作焦點轉移到通貨膨脹增溫上面,正值中國大陸人大與政協兩會期間所釋出的訊息,也同樣把穩定物價列為首要的施政目標。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3月5日的今年的10項重點工作報告中,列為第一的任務是「穩定物價總水平」。國發會主委張平3月6日表示,目前大多數工業品都是供過於求的,糧食的庫存量達到40%;按照國際標準,糧食的庫存量大體上等於1個國家1年消費量的17~18%,顯然中國大陸有能力保持價格總水平的基本穩定。但是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3月6日表示:「2010年存款準備金率已經上調8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認為沒有再上調的空間。」所以,如果少了存準率這個工具,而人民幣又堅持緩升,那麼若不是升息,就是釋出大宗物資庫存來抑制物價,再要不然就是控制美中貿易順差的金額,所以,人民幣走強帶動新台幣升值的趨勢依舊不變。房價若能有效壓抑 台灣無升息急迫性行政院主計處所公布的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為105.86,較12月微跌0.01%,較去年同期漲1.11%。1月份躉售物價指數為107.69,較12月跌0.22%,較去年同期漲1.64%。此外去年全年CPI上漲0.96%,預測今年CPI上漲2%,顯示台灣的物價壓力沒有中國大陸來得嚴重,因此儘管通貨膨脹壓力每年劇增,但是預判央行還不至於像中國大陸人行那般的加緊腳步升息。另一個重要的觀察因素在於「奢侈稅」,財政部表示課徵奢侈稅目的是為了抑制不動產投機炒作,以及彌補高消費卻享有低稅負的缺失,維護租稅公平。目前已確認的是奢侈稅7月上路,如果這項政策可以有效抑制房價投機上漲的話,那麼央行應該就沒有升息的急迫性,畢竟新台幣從2009年3月的1美元兌換35元關卡開始升值,迄今升值超過17%;若從去年9月開始升值以來,累積升值11.55%,相當程度地消化了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壓力。同時為避免比美國聯準會過早升息,進一步加重新台幣升值的壓力,預期月底央行將祭出緊縮建商餘屋房貸期限至半年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