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永遠是投資人的大敵。上周日本強震所衍生出來的核輻射、限電、電子上游材料斷鏈等疑慮,讓台股一度跌了497點,直接回測年均價支撐。緊接著就是聯合國通過空襲利比亞的利空,讓紐約原油期貨重返每桶百美元的價位,日本重建與北非、中東局勢緊張,強化了通貨膨脹增溫的預期心理,中國人民銀行再調升存準率2碼至20%的歷史新高水準,並暗示後續還有調升的空間,顯然對於通貨膨脹不敢掉以輕心。G7出手日圓回貶 唯短線仍然看升但上周全球主要股市卻在核輻射、地緣政治風險提高、通貨膨脹增溫等三大利空匯集之下,觸底反彈,美元指數創拉回新低至75.34點(圖1),歐元站穩1.4美元大關(圖2),日圓的強升遭到了G7的干預,人民幣創匯改新高,顯然美國還需要弱勢美元來刺激景氣,因此弱勢美元仍是主基調,原本至6月底就截止的QE2,就在日本央行釋出15兆日圓挽救震災後的經濟重建前提下,國際投資環境仍處在游資過多的背景,因此應該快要結束的資金行情意外的被延續下去。混亂的資訊,透過電子媒體即時的轉播,挑動了市場情緒,使得金融報價也隨著投資人的情緒起伏而劇烈波動。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3月16日警告稱,日本核設施爆炸破壞了設施的保護層,並已發生局部熔解;歐盟能源執委在向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作簡報時警告稱,日本核電廠狀況已經失控,可能是災難性事件,受此悲觀言論影響,市場避險情緒升級,投資者對於日圓、瑞郎等避險貨幣的需求急劇升溫,而投機者也紛紛壓注可能有大量的資金需要從海外進一步匯回日本,日圓因而暴漲,美元兌日圓跌破1995年4月時創出的最低水平79.75日圓後急跌,最低一度跌至76.46日圓的歷史新高價(圖3)。日圓的急升引來G7的干預,這是30年來第6次的干預,在此次之前的5次只有1987年那次失敗,因此投機者對於G7的干預有所忌憚,日圓重返80日圓關卡。但是根據世銀的報告,地震恐讓日本經濟損失2350億美元,約占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至4%;而且日本災後重建可能需要5年時間,市場對於日圓在未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內仍舊看升居多。可是日圓每升1%,東亞發展中國家如泰國、越南、菲律賓與印尼等,持有的日圓計價債務的年償債額將增加2.5億美元,約占該地區總債比率的0.25%。日關鍵零組件停產 全球科技業受拖累日本這次強震的東北地區產值占日本GDP比重約6~8%,與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12.4%相比,明顯少了許多,但由於海嘯引起的核電廠、新幹線、港口等基礎建設嚴重受創,一般預料此次地震所受損失將遠超過阪神地震。日本是台灣第2大的貿易夥伴,約占台灣進口總值的21%,大部分為電子及工業相關零組件,另日本占出口總值僅7%,這次日本震災對全球電子業不利,根據調研機構IHS iSuppli報告指出,全球10%的記憶體晶片、35%的快閃記憶體和6.2%的大型LCD面板,均來自於日本。全球至少22%半導體晶圓來自信越,該公司表示旗下2座工廠已經停止生產,其中包括位於福島縣白河市、生產12吋晶圓的工廠。雖然多數的半導體晶圓公司表示目前有1~2個月的庫存,晶圓原料供給短線將不構成問題,但是目前日本限電問題未解,而且電力供應也時常中斷,這對精密工業(如半導體光刻技術)來說是最主要的衝擊。半導體的實驗室在芮氏規模5以上,工廠設備就會自動關閉,目前日本餘震規模都還在5以上,根本無法再度全面啟動生產。所以在信越與SUMCO東北廠區復工遙遙無期的情況下,矽晶圓供應告急的程度愈來愈吃緊,引發外資下修今(2011)年全球半導體出貨成長率2~3%至7.8~6.8%。其中快閃記憶體是最擔憂的部分,因為智慧型手機和蘋果iPad一類的平板電腦等都要用到。IHS iSuppli對iPad 2進行拆卸分析,目前為止已可點出5項內部零件來自日本的供應商:東芝的NAND快閃記憶體、爾必達的DRAM記憶體、AKM Semiconductor生產的螢幕羅盤控制晶片,觸控螢幕上的玻璃可能來自LCD玻璃製造商旭硝子,系統電池則由Apple Japan Inc提供。然而記憶體大廠東芝已經正式宣告:「矽晶圓產能調配已達到極限」,必然會引發部分企業試圖囤積晶片。也意味著過去下游業者如惠普、戴爾等因部分零組件價格下滑而節省成本,有助於財報表現的優勢,今年將不復見,是個上肥下瘦的一年。日本也是全球面板關鍵材料的主要供應國,災後已傳出異方性導電膠等材料供應受限,只是正好首季液晶電視賣得不好,面板廠大多有2個月的庫存,以至於短期內還不至於影響出貨,但5月過後就見真章。BT樹脂若中斷供料 通訊產品產線將停擺此外,用於手機電路板內部的化學材料─BT樹脂,約莫90%都得仰賴日本供應,這部分可替代的程度甚低,一旦日本BT樹脂供給中斷恐影響使用BT基板的應用,包括手機及通訊都受影響。由此可見,日本這次強震對於電子業影響最直接的就是蘋果iPad與智慧型手機。中國大陸3月11日公布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上升4.9%,是連續第5個月超出大陸官方設定的今年目標4%,顯示通貨膨脹與成長過熱,依然是中國大陸最大隱憂。德國聯邦統計局3月18日公布,德國2月份PPI MOM+0.7%,YOY+6.4%;年增率增幅創2008年10月以來最高水準。2月份能源價格YOY+11%,MOM+0.9%。反彈信心有疑慮 台股量能呈不足顯然各國的通貨膨脹壓力有增無減,然而各國的失業率仍高,經濟復甦的成果尚不足以讓企業加薪,以致於零成長的薪資遇到通貨膨脹溫和提升,消費者的實質支出能力是被降低的。因此為了不扼殺經濟復甦的力道,本國貨幣升值是解決的方法之一。人民幣因而創2005年匯改以來的1美元兌6.5611元人民幣新高價,歐元突破長期下降壓力線來到1.424美元新高。美元指數在中東北非的茉莉花革命浪潮下反向走低,失去避險功能,應與市場認為通貨膨脹增溫的變數高於避險功能。台股自9220高點拉回以來,出現單日交易量低於千億元的新低量,指數卻連彈4天,而且愈彈量愈小,對照指數在回測年均價支撐時出現日本核輻射危機;聯合國通過武力干預利比亞等利空,竟不跌反漲,應是a波下跌結束,展開信心不足的b波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