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股票交易時,除了繳交證券交易稅外,出售股票的獲利並不用課稅,因此是很多人熱中的投資工具。不過,如果參加除權息的話,獲配的股利股息,還是要併入綜合所得課稅。如果嫌繳稅麻煩,不參加除權息,是一項不錯的選擇。但是,對於想要長期投資,每年領取大致固定的股利股息者,不可避免的就要面臨股利課稅的問題了。其實,股利納入課稅不盡然都不利,主要看每個人適用的綜合所得稅累進稅率,以及發配股利的公司適用的可扣抵稅額比率,孰高孰低。綜合所得稅率高於股利可扣抵稅額比率,就要多繳稅;反之,就可以抵稅,也就是具有節稅的效益。舉例來說,適用綜合所得稅累進稅率12%的投資人,獲配股利的可扣抵稅額比率20%,就可以享有抵稅的好處。相反的,適用綜合所得稅累進最高稅率40%的大股東,領取股利的可扣抵稅額比率只有15%,就要多繳稅,參加除權息在節稅上是一點好處都沒有,而且還要多繳稅。由於公司股利的可扣抵稅額比率,和該公司繳稅多寡有密切關係,公司繳稅多,股東獲配股利的可扣抵稅額比率就會很高。因此,如果想要獲配股利的可扣抵稅額比率較高的話,選擇享受租稅減免較少的公司股票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大致來說,高科技產業適用的租稅減免較多,大部分公司發配股利的可扣抵稅額比率較低。不過,因為免稅期只有5年,除非公司不斷投資,才能享有長期的租稅優惠,所以要了解公司的繳稅情形,翻財報了解公司實際繳交的所得稅負高低,是比較正確的方法。另外,傳統產業適用的租稅減免較少,發配股利的可扣抵稅額較高,但也有例外,例如,台塑近年不斷投資(如六輕),享受的租稅減免很可觀,每年發配給股東的股利可扣抵稅額比率也不高。部分營建業也因年年推案,投資多享受租稅減免也可觀。 不過,對追逐獲利目標高於稅負的投資人來說,投資的股票會賺錢,顯然是比獲配股利的可扣抵稅額比率高低還要來得重要。因此,在選擇投資股票時,獲利和節稅之間,應該取得平衡點,才能同時享有節稅或獲利的雙重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