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場、商場、職場都做出好成績的魏寶生,這一次要在慈善事業上再度發揮他的長才。從保險業轉戰證券業,凱基證券董事長魏寶生在他的職涯又多了一項挑戰,但是他很謙虛地表示,「來凱基,這邊一切都SET好了,我只是看看有什麼我能服務的地方。」在合併台新證券後,凱基證券目前在經紀業務的市占率是第2名,距離第1名的元大證券只有一步之差。對魏寶生來說,如何將過去的資源引進凱基證,是他現在最想做的事,而近日輔導一保經公司上櫃,即是一例,這也是他到任凱基後,第一個跟保險有關的案子。魏寶生表示,希望藉由資本市場來幫助保險業者多做些事,這也是他的專長所在,「能幫凱基在保險這部分連起來,是我可以使上力的。」期待台灣發行市場國際化魏寶生認為,台灣的資本市場是成熟的,但發行市場未國際化,「台灣是交易市場先國際化,發行市場國際化是這一兩年才開始,20年前開放外資投資台股,資本市場國際化只在交易市場,沒有真正的企業跨國來台上市,目前多是中國的企業,或是透過新加坡、香港,回台上市。」台灣的發行市場要國際化,一定要先從大中華、亞洲開始,一方面文字語言相通,市場也熟悉,從此一路發展,未來就有機會引進國際大品牌來台上市,豐富發行市場。魏寶生說,「要一步步來,畢竟台灣市場的胃納和別人也不同,華人市場的國際化現在開始,也許過去訂的法規太嚴格了,要修訂,而這也是一直在進行的事。」魏寶生舉例,融資公司在台灣做不起來,在對岸卻蓬勃發展,租賃、融資公司、信託、保經保代在中國地區都有很好的發展,得以到那斯達克上市,因為規模大,這是現今台灣的經濟規模所無法達到的。面對兩岸的交流,魏寶生以他最熟稔的保險業舉例,「大陸是一定要去的,但去了後該如何經營是一大問題。」金融業登陸 人力是阻礙魏寶生認為,台灣金融業前進中國大陸,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人才的培訓,以及培訓後該如何留住,保險業如此,證券、銀行業也是一樣,在人才的培育、運用及留任上,是金融業目前面臨最大的困境,也是保險業在大陸增員不是很順利的原因。面對人力問題,有些企業選擇派台幹,「但台幹會水土不服,用當地人,培養起來之後,就會被挖走,所以要很清楚讓同仁知道未來在哪裡,台灣在薪資結構上已有一定的共識,同業間不會去破壞,但在大陸落差就很大。一砸錢,人就被挖走了。」對此,魏寶生也感到無奈地表示,「你花錢做財補,人家給的更多,那是要繼續砸錢、培養,然後被挖走?還是什麼都不做?台商在求穩紮穩打的情況下,人家肯砸錢,我們就像是小本經營,規模要大並不容易。」而對於證券業現在還不能去大陸,魏寶生倒不感到遺憾,「先去不一定先贏,先去就是砸錢,一定要找到最有利的利基介入,中國大陸是國營,台灣是上市櫃公司,要對股東負責,任何決策都要以獲利為優先考量。」從保險業來看,魏寶生看到另一個需求,「在台灣不能賣人民幣保單,但今天如果在中國內地有保險公司,就可以賣人民幣保單,台商在大陸是否會比較喜歡跟自己熟悉的保險公司買保單?這個答案很清楚,相信以台灣的經驗來看,台灣設計好保單,讓台商可以在大陸購買,我認為這是一個商機,也許保險公司可以從這著手。同樣保單,要賣給當地人,或是台商?當然台商的接受度高一點,要賺錢,得從我們最擅長的地方著手。」行善 往往不知道績效對於凱基證在中國的布局,魏寶生說:「要看政策、看開放時間,各種機會都不放過,目前都有各種生意在進行,雖然沒辦法過去拿到執照,但有些業務是可以做到的,也可以找到合作對象。從台灣來看,外資券商在台灣,做的都是法人經紀,這麼多年也沒有子公司,沒人做local的承銷,我們在大陸也就像是外資,是一樣的道理。」在工作之外,最讓魏寶生開心的事,就是他構思了5年的公益信託基金終於成形。陳光標來台高調行善,花了上億紅包,賺到了名聲,也解了窮困人家的燃眉之急,然而,在之後呢?我們常說: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更甚而連魚池都蓋好給他。該怎麼做到?魏寶生用公益信託達到了他的願望。魏寶生說:「有錢的人很多,也願意捐錢做善事,但是往往不知道捐出去的錢幫助了誰、做了什麼?」魏寶生和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陳慶榮討論後規劃成立了公益信託,指定幫助苗栗縣育幼院的孩子。「這些孩子在院期間會有補助,我要做的是他們離院之後自立的生活費,從16歲到22歲,每個月提供3千到5千元的生活費補助。」並且透過其豐厚的人脈,可以與企業結合,讓這些孩子得以到這些企業實習、工作,學得一技之長就能生活。魏寶生認為,這些育幼院的孩子從16歲開始,將陸續離院,最慢到18歲就得被迫離院自立,學習資源較為缺乏的他們,進入社會後競爭力相對較為薄弱,並無法立即具備謀生的能力,此時若能拉他們一把,提供必要的資助,當能為他們初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而這些社會資源無法照顧到的,就是我要去做的。」公益信託讓捐贈用在刀口上魏寶生也看出了在育幼院長大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人格的養成,因此他更規劃了藝術、美學等人文課程,希望未來可以導入到育幼院,讓這些孩子可以培養正向的人生觀。他認為這些孩子們心思細膩,更具有藝術天分,應該多給予這樣的啟發機會。魏寶生希望可以結合民間文化創意產業相關企業一起攜手合作,讓這些孩子的潛力得以發揮,也為國家社會發掘人才。「一舉數得的事情做起來就很開心。不是嗎?」魏寶生侃侃而談他的想法。「我的錢不多,但是我可以做到我想做的,非常聚焦,未來希望有更多的人共襄盛舉,幫助這些孩子們。」魏寶生看出一個問題,「我們在喊少子化,生育率降低,但是育幼院的孩子卻是增加了,這是不是值得我們深思?」除了鼓勵生育之外,是不是要對這些孩子們多些關注,已經失去家庭關懷的他們,能否也得到完善的教養,奠定品格,未來成為社會的生力軍,而不會造成社會問題,這樣才是正向循環,這是當務之急,但很多人沒看到這一塊。陳慶榮和魏寶生自小一起長大,非常清楚他的理念,當知道魏董要做一些善事時,立刻著手規劃了公益信託,陳慶榮說:「公益信託把錢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董事長想做的是教這些孩子技術、人格培育、美學修養、心態建立以及職場實習。」身為CFP,專職做資產管理,陳慶榮認為愈沒有錢的人愈需要理財:「資產管理要有社會責任,我們幫有錢的人節稅,省下來的錢用來幫助需要錢的人。」公益信託相較於基金會,單純又直接有效,公益信託的組成簡單,只有委託人、受託人、監察人、受益人四方,以魏寶生成立的公益信託為例,魏寶生是委託人,國泰世華銀行是受託人,陳慶榮是監察人,而受益人則是苗栗縣的育幼院,魏寶生說:「我的錢捐出去就不是我的了,不會再流回我自己的口袋,只有受益人提出申請,由監察人審核合格後簽名,委由受託人受理撥款。」每一筆款項都條列清楚去向,捐贈人也就是委託人,可以知道幫助了誰。公益信託是值得投資的金融商品,陳慶榮表示,這次的公益信託在台灣是個濫觴,牽涉到很多從沒做過的細節以及法律問題,都要一一的溝通跟克服,而一旦此系統成立了,讓行善系統得以一氣呵成,未來就可以複製,幫助更多的人透過公益信託做善事,並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得以受益。要讓善意激起漣漪根據銀行承辦人員表示,承辦過程中,最辛苦的是,很難找到對應的主管機關窗口,大部分的縣市政府公職人員,對於「公益信託」都很陌生,常常需要輾轉轉接,才找得到聽得懂「公益信託」這4個字的人員,很多縣市政府甚至沒有專門承辦的人員,所以在聯絡與溝通協調上花費很多時間。魏寶生表示,這一次與苗栗縣政府接觸,也花了一些時間溝通,讓縣府承辦人員明白,公益信託基金與基金會不同之處。站上職場的巔峰,魏寶生希望行善堆砌人生高峰,讓善意可以激起漣漪,綿延不斷。為善最樂,當你走的每一步都對別人有所幫助時,那每一步的快樂與實在才是最值得鼓舞的。捐錢,一塊錢就是一塊錢,魏寶生希望他的一塊錢,可以藉由完整的系統規劃,讓一塊錢發揮乘數效應,創造出無限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