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瓊從5月2日的12876高點,拉回到6月13日的11917低點,共累積959點的跌幅(圖1),表面上房屋價格下跌、失業率升高、製造業指數下滑、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揚,是引發這波美股下跌的導火線,但從包括歐亞等主要股市都分別跌到半年線或年線附近來看,其實這波下跌的主要內涵只有一個,那就是主權債信評等調降。當世人聚焦於歐盟主要核心國是否也會被調降主權信評之際,美債才是三大信評公司真正想要調降的最後目標,項莊舞劍之意,再清楚不過。三大信評連續動作 遙指美國債信疑慮5月31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共和黨以97票贊成、318票反對,擊敗了民主黨議員提出的關於增加國債總額2.4兆美元的法案,這場比膽量的梭哈,竟然也傳染給了歐洲央行與德國對於希臘國債如果違約的處理方式出現對立,導致標普竟然把調降主權債信的矛頭指向了AAA級的法國。事情發展至此,終於比較清楚的了解到,原來先前三大信評公司會以政治不穩定為由,調降比利時主權債信展望;然後標普再放話要法國持久地貫徹養老體系改革及其他公共支出的控制措施,以解決其過度支出的狀況,否則法國或在長期內失去其「AAA」級主權評級。這些舉動其實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在8月2日國會提高舉債上限之前,如政治角力的比膽量競賽,竟發生擦槍走火讓美債技術性的違約幾天,導致市場的恐慌。因此三大信評公司可能在7月就會有大動作,所以才會拿同樣是3A等級的法國作預警。標普在6月10日以法國未來3~5年人口老化,醫療及保險支出增加為由提出預警,標普宣稱,如果法國政府未能持續貫徹改革措施,那麼在2020年以前,其評級將與目前擁有「AA」評級的國家相當;同時,該國評級可能在2025年前進一步降至「A」級,2030年前降至「BBB」級,並在2040年前降至投機性級別的水平。這段聲明所指的時間刻度果然夠「長期」,長期到令人覺得背後真正的意圖並不只真的想調降法國的信評,如果真是如此,那又為何要提出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指桑罵槐,美債才是要檢討的標的。違約機率明顯升高 希臘可能重整債務美國最大的債券基金操盤人葛羅斯指出,如果要考量醫療保險的話,那麼美國現有逼近14.3兆美元的債務,再加上美國政府承諾醫療保險及社安保險資金約50兆美元,將使美國總債務達近65兆美元,比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債務情況都還要糟糕,從這個角度再回頭看希臘主權債務未清償總額約2700億歐元(相當於3900億美元),希臘的問題就微不足道。但是真實的情況是,6月13日標普調降希臘主權信評從B大砍3級至CCC,成為全球最低級信評,主要是因為預期希臘違約的機率明顯升高,對融資需求高升,但國內對於取得資金的途徑意見分歧,並預期希臘很可能重整債務。希臘、愛爾蘭跟葡萄牙的信用違約交換合約(CDS)紛紛於13日寫下歷史新高,主要反映歐洲央行不打算參與希臘的債務重組。歐洲央行總裁特里榭表示,只要要求私人領域加入希臘債務重組,都會造成信用事件,意即希臘公債原本作為合格擔保品資格將被取消,如果真的取消希臘公債擔保品資格,希臘銀行體系會立刻崩潰,輕者歐元區各國央行必須大幅調整資本規定,重者歐元區有瓦解之慮。因為希臘主權債務未清償總額約2700億歐元,其中銀行業共持有約1000億歐元,主要為歐洲銀行;其餘1700億歐元債務,主要由保險公司、退休基金及各國央行持有。歐盟若再升息 將引發金融風險但這些希臘債權人大多沒有儲備任何資金來防範債務違約虧損,一旦希臘信用破產,多數債權人將感受到直撲而來的虧損衝擊。從歐債債權人是否有足夠虧損準備金的角度看,會發現歐洲主權債務大量集中由區內銀行持有,肇因於歐洲銀行業資本規定,將歐元區主權債務視為零風險。然而歐洲央行堅決反對歐洲主權債務重整,其結果將使情況更惡化,就是銀行擠兌。但歐洲央行其實是這些銀行最終資金來源,若存款人相信歐洲央行即將抽身,他們便會將資金自銀行提出,繼而形成滾雪球效果。此外,特里榭在最近的一次聲明中針對通膨的議題提出了3次「需高度警戒」的字眼,讓市場相信歐洲央行最快7月將會再次升息,意味著歐元區借貸成本7月份將上調,然而已有經濟學家表示,歐洲央行升息是重大政策性錯誤,將導致歐元區經濟明(2012)年5月出現萎縮,進而引發債務違約和金融崩潰風險,升息還將嚴重衝擊銀行業。從這裡就可以發現一個趨勢,那就是會有愈來愈多的央行將會在控制通膨與紓困之間作抉擇,而這不同於2009年時在通膨與刺激經濟兩者之間做選擇,難度更高。因為不紓困就沒有將來與希望;但是活下來之後,卻又要面對經濟衰退與通膨增溫的現實,無怪乎美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會對經濟復甦的力道感到失望,因為將來央行的抉擇很難兩全其美,面面俱到。中國大陸5月CPI年增率5.5%,攀上34個月新高,符合預期;5月PPI年增率為6.8%,持平,但高於市場預期的6.5%。受乾旱和食品價格上漲影響,下半年中國大陸物價回落的時點及幅度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大陸通膨難以抑制 雙率雙升將是趨勢由於今(2011)年北半球出現創紀錄的乾旱,再加上歐洲的毒黃瓜與台灣的塑毒事件,造成近日中國大陸官方也開始著手檢測食品安全,無形的強化物價上漲的趨勢,因為對於先前不管是官方或是經濟學家都表示6月會是CPI觸頂的時點,然後隨著宏控的效應而回落。如今PMI指數的確是收到了宏控的效果而放緩,但是一連串的天災與居高不下的原油與基本金屬價格,讓物價節節走高,此外還要考量人口紅利結束後的每年薪資20~30%調漲的因素,這場抗通膨的戰爭,已經不是繼續調升存準率就可以收到效果,雙率雙升已是必然的趨勢。受到中國大陸宏控影響,5月份PMI為52%(圖2),月減0.9%,預期第2季GDP為9.5%,反映經濟增長回落的可能性加大。目前許多中國大陸經濟學者仍持經濟增速減緩可收到抑制通脹的結果,但這是假設在原物料行情下滑將帶動物價的下跌,只是玉米仍創新高(圖3),小麥雖回檔,旱象危機仍未遠離;黃豆又處在高檔盤整,糧食、薪資以及油價的趨勢都不見有大幅回落的空間,因此中國大陸CPI於6月份見頂的機會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