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千頭萬緒的經濟問題中,三農問題最為奇特,也最棘手。多年來農民備受政府的格外照顧,但也一直是台灣社會最弱勢的族群,平均收入最低,起伏波動最大,而且情況一年比一年惡化,前景也最黯淡。農村又是大多數人的故鄉,垂垂老矣的農民,是許許多多都市遊子的爹娘爺奶,對其慘況誰也不忍卒睹,於是正好成為政治人物最易於操弄的籌碼。每到選舉時節,就要將瘡疤揭開給執政者難堪,為自己爭取些政治資源,卻也讓每個人都心痛不已。然而如此棘手而心痛的三農問題,實際的分量卻十分輕微;因為農林漁牧業加在一起,年產值在GDP中只占了1%上下;以其餘99%的力量豈不輕易可解決這麼微小的問題?但從另外一面觀察,這小小1%的產值,卻占用了缺水的台灣75%的水資源;即此仍不足,還要大量抽取地下水挹注,結果整個西海岸都面臨地層下陷的問題,連高鐵都可能無法正常奔馳。則我們為農業付出的代價,又遠遠超過1%的產值。從經濟價值考量,台灣的農業問題確實到了非徹底解決不可的地步。三農問題牽涉農業發展困難、農民收入嚴重偏低及農地低度利用乃至錯誤運用,再加上占用大量水資源及地層下陷問題,可真是錯綜複雜、環環相扣,用任何一種單純的方案都難以全盤解決。但事實上有一個簡單的辦法,不但可同時解決全部的問題,還能為整個台灣創造一個新契機,卻多年來無人聞問。這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籌措適當財源,讓多已老耄的農夫農婦,可以享受與軍公教人員一樣優厚的退休制度。就1%的GDP而言,由於台灣租稅負擔全球最低,只及GDP的12%,將營業稅或資本利得稅調高一點,輕易可得。但既要比照公教人員,農民享此福利,前提是將所擁有農地出讓給一個公設的土地開發公司,集中使用,不再過問其用途。對大多數老農夫婦而言,不必再風吹日曬、擔驚受怕,可以安逸地頤養天年,何樂而不為?這個土地公司取得大多數農地後,主要投入兩個用途:其一是做為農地變更地目唯一管道,除此之外不准任何機構任意徵用農地。其二是有計畫的發展新農業,透過大規模的耕作、有效率的配置,讓農地產生新價值,並確實堵住濫用水資源乃至濫抽地下水的漏洞。三農問題已病入膏肓,正是採取新思維的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