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三星電子可以用「巨無霸」集團來形容,原本僅是傳統家電製造商,迄今不但躋身國際3C品牌大廠,更完成產業的垂直整合,從上游的半導體、DRAM、面板、LED、觸控面板、系統模組無一不包。目前全球4大面板生產地為台、韓、日、中;大尺寸面板部分,南韓市占率最高,拿下5成,緊追在後的則是台灣,市占4成,中國大陸及日本的市占率均只有個位數。戰術1:既是對手 也是客戶其中南韓面板廠一哥,也就是三星電子旗下面板廠三星顯示器,由於採取策略是維持一定比例的面板自製率外,部分產品外購,對台廠而言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客戶的微妙關係。而台、韓面板廠商戰最廣為人知的,即台系面板廠被美國控訴聯合操縱面板價格一案。然而,當年促成面板廠巨頭會面的始作俑者卻是三星,但三星因轉作污點證人得以在此案中全身而退,業界更傳言三星其實才是抓耙子,不但暗地收集會面談話內容,更主動向美國舉發,使台灣面板廠身受重傷,包括友達、奇美、華映皆無一倖免。友達3名高層至今仍滯美未歸。但若是以「抓耙子」來形容三星,就未免太低估三星的戰略。根據外資報告顯示,三星更是全球製造廠中最純粹的蘋果概念股,蘋果供應鏈約有4~5成零組件來自三星集團。雖然製造業務中,蘋果是三星最大客戶,但三星並不滿足僅為零組件供應商,而企圖以技術創新者之姿打響三星品牌價值。AMOLED、LED TV、觸控面板就是例子。戰術2:搶LED TV第一品牌先以LED TV為例,去(2010)年LED晶粒廠及LED上游藍寶石基板供不應求的主要原因,便是來自LED TV出貨的大量需求。其中最積極推動LED TV出貨的業者即是三星。三星因從面板背光技術創新的戰術切入,大力推動LED TV,企圖建立LED TV第一品牌形象。因此,雖然日廠Sharp早在數年前率先推出LED TV,但一台LED TV要價數十萬元新台幣,一直屬於高階精品市場產品。但三星則是採取背光結構創新方式切入,推出較日廠面板更輕薄、成本大幅降低的LED TV機種,成為全球LED TV市占一哥。再來看面板先端技術,以三星智慧型手機戰略為例,Galaxy S主打的超高畫質Super AMOLED面板,至今仍為所有面板技術中的夢幻產品,連蘋果及宏達電也只採用所謂的Super LCD面板,也就是IPS面板。而Galaxy S的AMOLED面板來源則是來自母集團旗下的三星顯示器;因自有產能有限,三星顯示器也緊扣AMOLED產能,只供應給自家的Galaxy S所用。戰術3:AMOLED產能全力支援自家產品然而說到AMOLED面板研發生產,台廠友達反而是領先投入AMOLED的「先烈」,卻因為台廠在AMOLED量產的良率瓶頸,一直未能突破,又遇到全球景氣不振影響,友達被迫收起AMOLED部門。而三星卻在全球景氣飄搖之際,持續投入AMOLED生產,今(2011)年更宣布將興建大尺寸的8.5代AMOLED面板產線,即是為了未來AMOLED朝向大尺寸TV面板發展布局。友達則是直到這一兩年眼見Galaxy以AMOLED受到消費市場青睞,才又重啟AMOLED部門,這麼一消一長,台廠反而落後韓廠,三星成為目前AMOLED量產技術一哥,而且是唯一在量產上具有規模經濟的業者。另外,再來看今年最熱門的觸控面板技術,也可以看出三星企圖打造成技術創新的品牌形象另一例子。目前觸控面板主流為蘋果採用的玻璃基底(glass-based)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技術,因此所有觸控面板供應鏈無不傾全力積極往玻璃基底技術發展。但三星的平板電腦Galaxy Tab卻獨樹一格,採用薄膜基底(film-based)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一方面是因為看好具有重量較輕的優勢,另一方面則是為打造Galaxy Tab產品差異化的形象。終極戰術:品牌、零組件雙贏產業分析師指出,三星集團的策略主軸即是透過藉由品牌綁樁零組件,兩邊各自發展,終極目標希望達到品牌及零組件業務雙成長的綜效。因此,三星首先採取降價策略,以母集團的龐大資源及資金支撐,不惜以「價格割喉戰」迅速擴張市占率,將敵手逼出市場,DRAM即是成功的一例,三星苦熬過DRAM賠錢市況,最後逼退台廠,在高階技術拿下獨占。在面板及LED也是試圖複製DRAM的戰術。隱憂:殺價搶市占 壓縮獲利然而三星也不得不面臨的隱憂是,在發展初期為求市占率而犧牲獲利可以接受,但搶下市占後則必須面對獲利問題。以今年面板景氣,降價搶市後果,便是市占率愈高虧損愈多。而去年三星在DRAM大賺,面板小賠的狀況,可以DRAM的獲利來補足面板的虧損,分析師指出,「今年三星在面板大賠而DRAM卻僅有小賺的狀況下,未來是否還能這樣玩下去?是三星將要面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