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來順受的乖乖牌、砲火四射的強硬派、漠不關心的局外人??在職場上是哪種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足夠的判斷能力了解現況及未來?自己的人生是要靠自己奮鬥創造的,懂得拿捏「乖」與「不乖」間的差別,晉升職場A咖並不難。在職場「乖」與「不乖」的定義應該與對小孩子的行為標準依據有所不同,靠乖是否能贏得讚賞端看你對「乖」的定義為何,「乖」與「不乖」間的拿捏是否恰當。你若想花時間弄清楚「靠乖是否真能贏得讚賞」的答案,不如多花點時間增長自己的智慧,答案或許就能了然於心了!公司裡總是有一群默默無聲、靜靜工作的同事,因為他(她)們實在太安靜,安靜到我們幾乎忘了他(她)的存在,也不知道他(她)們到底在做什麼,我們不知道他(她)們的表現如何,也不知道他(她)們存在的價值;所以,也不知道要即時給予讚賞,直到有一天有人喚醒他(她)們深藏在內心的渴望。在失去他(她)們的同時,我們才知道原來應該早一點注意到這些人。這樣的狀況對公司及個人都是一種損失,沒有人有許多的兩三年用來一再建立自己在公司內的價值,而每一段兩三年的經歷浪費在職涯發展上,絕不是什麼良好或是值得讚賞的紀錄;而公司又有多少能耐一再用兩三年的時間幫其他的公司培養人才呢?各路人馬齊聚過招相對於乖乖牌,公司裡也永遠有幾個完全相反的恐怖份子,提出反證好像是他活著的目的,把固執己見當作是捍衛正義,拿惡意批評作為金玉良言,走火入魔時就只為了反對而反對,就像是一場電玩遊戲,讓對方灰頭土臉似乎是一種快感,贏得群眾驚訝的眼神似乎比來自長官的讚賞更令他(她)們期待。這種被定義為「不乖」的人似乎也豁出去了!他(她)們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服從長官的指示、我行我素、任意而為,總覺得伸張自己的人權比破壞公司的法治要來得重要,直到有一天捲舖蓋走路,還要批判前老闆的不是,覺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人會有什麼樣的遭遇真的不是沒有原因的,讚賞對這些人來說是不屑一顧的。介於「乖」與「不乖」間,乍看之下是不好不壞的中庸派。既然靠乖無法絕對求得讚賞,不乖又鐵定沒有讚賞,那默不出聲、不動肝火是否就是求得讚許的最好方法?而中庸之道在於不左不右,一種是能拿捏過與不及的適中,另一種則是漠不關心的不沾鍋。「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人,對別人的議論紛紛不是不予置評,就是不屑理會,永遠沒有意見,永遠不會舉手。乍看之下,或許能為自己免除被貼上「不乖」的標籤,但一個凡事都不關己的人能為企業帶來什麼樣的貢獻?對一個沒能有什麼貢獻的人,你會對他(她)有多大的期待?我們是否會不小心聽到茶水間的竊竊私語,或是看到洗手間乖乖的冷笑呢?「乖」與「不乖」的定義在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認知,對每個人而言定義也不盡相同。什麼叫「乖」?絕對服從就是乖嗎?在需要創意的公司,「乖」並不是一種很適用的態度,你每天都很乖可能代表的意思就是你毫無創意;相對地,在傳產業的工廠,「乖」應該就是最基本的道理,誰也不想因為你的「不乖」導致生產線的停擺。靠「乖」若真能求得讚賞及發展,我想職場就不會有那麼多不乖的人。要求得職涯的發展及真心的讚賞,就要懂得拿捏「乖」與「不乖」間的差別,要學會拿捏,就得先弄懂「乖」與「不乖」的定義,你知道公司定義「乖」與「不乖」的人是誰嗎?若你到現在還在花時間想「靠乖是否能贏得讚賞?」搞不清楚公司定義「乖」與「不乖」的人是誰,也搞不清楚「乖」與「不乖」的定義,而妄想用自己的定義來為自己開出一條道路,贏得其他人的讚賞,那可能真的是前途堪慮了!一個搞不清楚狀況的人要如何摸索到前方的道路,得到別人的喝采呢?無論在職場、在學業或創業的道路上,「乖」與「不乖」真的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已經學到拿捏「乖」與「不乖」的智慧及真功夫?你是否有足夠的判斷能力了解現況及未來?「乖」與「不乖」是第三者對你的評語,是別人的看法,識時務者懂得誰的看法才是重要的,懂得學習什麼才是重要的,更懂得自己的人生是要靠自己奮鬥創造的。「乖」與「不乖」真的不是那麼重要!通常聽到員工旅遊,多數的人都會露出雀躍的表情,不然就是心酸酸地羨慕人家公司福利比自己公司好。但並不是每一個人對員工旅遊都懷抱著期待的心情,如果今年輪到你當主辦人,我想大概就笑不出來了!員工旅遊不只是「旅遊」而有些公司對員工旅遊的定義,也不在於同樂及促進跨部門溝通的目的,而是有其他更「深層」的使命。若公司的員工旅遊並不是你所期待的,到底是去還是不去?不想去又該如何給個好理由呢?有時員工旅遊真的不只是單純的員工一起去旅遊罷了!旅行只是個表象,真正的目的可能是有其他的使命或任務。我們在電視上也常看到報導,這種旅遊若你是被招待者,應該會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如果你沒有違法的話);而若你是招待者,可能就辛苦了!不僅要忙東忙西張羅細節,還要好好招呼這些達官貴人,旅程結束還有一堆報告要寫,這真的是所有員旅中唯一有作業的。這種政治之旅,除非家逢變故,不然還真是不能拒絕,因為你是事件中的人,沒有人會讓你置身事外的。此時只能既來之則安之,被招待者就好好享受一下特權,招待者就當它是一種磨練,下次規劃自己的私人旅行就更得心應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