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為台股指標同時也是外資概念股的鴻海,近一年來與宏碁應可並稱為「最倒楣的科技股」,股價腰斬不說,外資持股還一路往下降,跌破45%。鴻海和宏碁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境地,孰令致之?連外資圈也覺得不可思議,因為與虧損嚴重的宏碁相比,鴻海只是獲利表現差了點,但不至於要到股價被腰斬的地步,麥格理資本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張博淇歸結一句話:「其實就是所有利空通通集中一起來的結果。」的確,科技股這一年多來所遭遇的利空消息,鴻海無役不與,從最開始的中國大陸富士康園區員工跳樓、薪資調漲、遷廠成本增加,到美歐債風暴,甚至連現金股利配得少得多繳保留盈餘稅、惠普(HP)將分拆個人電腦(PC)部門、賈伯斯閃辭蘋果(Appel)執行長等,也都跟鴻海扯上關係,反倒是一筆筆湧入的蘋果iPad與iPhone訂單推升營收的利多消息,卻一點也沒反映在股價中,堪稱最黯淡的「蘋果概念股」。黯淡的蘋果概念股蘇格蘭皇家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王萬里表示,問題不在於鴻海拿下多少iPad與iPhone組裝訂單,而是這些產品背後的關鍵零組件是否由鴻海供應,過去鴻海在桌上型電腦(DT)領域戰無不勝的最大關鍵,就是「先苦後樂」,先將代工訂單吃下,再一步步蠶食零組件訂單,最後成就鴻海霸業。「但這套模式卻不見得套用在蘋果產品上!」王萬里說,因為蘋果產品不像桌上型電腦般標準化,且對任何一樣零組件的品質要求極為嚴格,強調創新、每一世代產品的「跳躍性設計」,總要帶給消費者無限驚喜的蘋果產品,反映在零組件供應鏈上,就是廠商追著品質跑,只有一線廠商才入得了蘋果供應鏈名單,鴻海零組件品質雖不錯,但比起三星(Samsung)、LGD、夏普(Sharp)的面板,TPK宸鴻與勝華的觸控面板,還是無法讓蘋果下訂單,因此,對鴻海來說,只能想盡辦法縮短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也就是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這也是近期要與日立、夏普合作的原因。7成營收與歐美有關也許大家會覺得奇怪,難道光靠強勁的蘋果iPad與iPhone組裝訂單所帶動的營收成長動能,還是無法推升鴻海股價?王萬里對此指出,道理更簡單,以iPad為例,賣得愈好,排擠到的還是惠普與戴爾(Dell)等DT與傳統筆記型電腦(NB)市場,別忘了,這些大廠的組裝訂單很多還是下給鴻海,尤其是一開始iPad良率不是很好,鴻海幾乎是賠錢在做,才會拖累過去幾季的獲利表現。以惠普為例,對鴻海營收的影響有多大?美商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指出,鴻海NB訂單幾乎都來自惠普,在惠普擬分拆PC部門之際,姑且不論PC部門最後花落誰家,NB訂單勢必會受到影響,因而將今(2011)年與明(2012)年NB出貨預估值分別由2000萬台與2400萬台調降至1700萬台與1800萬台。若加計DT,金文衡預估,光是惠普DT與NB就占了鴻海今年營收比重的10~15%;鴻海目前在中國大陸重慶、武漢所增設的廠房,主要也供應惠普產能,現在除了得擔心惠普訂單減少外,產能閒置下來還可能會造成獲利率下滑。摩根士丹利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呂智穎也提醒,全球經濟成長的高度不確定性,可能會是牽動鴻海今年下半年與明年營收與獲利表現的最大變數,因為鴻海有高達70%的營收跟歐美市場有關。再以產品論,呂智穎指出,消費性產品明年成長力道還是最為強勁,預估成長率仍有17%(今年為57%),其中iPhone 5與iPad 3為主要成長動能,但多少還是會被疲弱的SONY液晶電視與遊戲機需求所抵消。營業利益率已回升至於PC業務,呂智穎表示,隨著占鴻海營收比重達25~28%的戴爾與惠普調降營收成長率預估值,已經可以預期PC出貨表現不會太好,尤其是惠普宣布將分拆PC部門後;而網通業務明年營收成長率預估也將從今年的20%降至明年的15%;最後是手機部門,也就是富士康(FIH),由於主要客戶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易立信,不是處於轉型期會有市占率流失風險,就是高度依賴已開發市場,致使原先所預估的明年營收成長率,目前也面臨下修風險。不過,讓外界感到驚喜的是,鴻海第2季營業利益率已經回到2%的水準,花旗環球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張凱偉認為,主因向蘋果調漲iPad 2代工價格成功、製造附加價值(MVA)提高8~10美元所致,代工iPad 2營業利益率從去(2010)年第2季至今年第1季的-2%,光是靠良率提升就在今年第2季來到損益兩平,第3季加計代工價格調漲因素後,下半年可望向3%靠攏。張博淇認為,鴻海下半年營業利益率可望逐步回溫的主要原因有兩項,一是受到蘋果產品良率提升、出貨規模增加及旺季需求的影響;二是過去一直賠錢做的手機業務,在過去兩年努力降低成本下,可望開始轉虧為盈。此外,張博淇指出,占鴻海營收比重達35%的蘋果已逐步進入「出貨量循環(volume cycle)」,這對鴻海來說是好事,影響所及,鴻海不但可以享受到來自iPhone與iPad出貨的持續成長,而且也會反映在獲利表現的提升上。至於中國大陸遷廠部分,張博淇表示,原本就預期需時6~12個月,也就是在今年底會陸續完成,因此,目前因「重複雇用(也就是為防範產能銜接不上來,內陸與沿海同時招募工人)」導致產能成本增加的問題也可望逐漸降溫,預估光是這一塊就可增加0.5~1個百分點的營業利益率,也就是說,明年某個時間點,鴻海營業利益率有可能攀升至3%,高於目前外資圈sell side的明年平均預估值2.6%。利空是否出盡是關鍵只是,王萬里認為情況可能沒有外界想的那麼樂觀,因為下半年營業利益率優於上半年是理所當然,因為這是旺季下的起碼要求,他擔心的是明年第1季營業利益率是否還會再拉回一次,尤其是蘋果占鴻海營收比重已如此高,「外界一直認為蘋果會在代工價格上讓步,但未來是否會一直讓下去,我的看法不這麼樂觀。」只是,股價向來反映的是未來基本面,以先前64元波段低點來看,是否代表已將過去、現在,甚至未來的利空消息反映完畢,這才是真正的重點。港商德意志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高光正認為,近期鴻海歷經數波利空消息衝擊後,外資持股在短短3個月內大幅滑落14個百分點,來到44.2%,已進逼2008、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時期的波段低點43.8%,根據他的估算,目前鴻海股價水位大致上已反映了80%機率的經濟衰退假設。不過,高光正認為,外界的風風雨雨,並無法扭轉鴻海下半年起轉機題材的既定趨勢,加上鴻海最近已捨棄「殺價搶單」的模式、意味著策略上已轉向穩定獲利,這對股價來說是好事,這也是近期對沖基金為主的短線帽客,進場炒作部分科技股跌深反彈題材的主要原因,只是以目前外資圈sell side對鴻海基本面看法如此不一致的情況看來,股價要揮別谷底、展開大幅反彈,難度恐怕還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