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大陸消費力提升,研調機構調查顯示,中國大陸健康美容商機,4年來成長35%,去年更達6256億人民幣,台系廠商有哪些機會?中國大陸十一長假,消費黃金周來臨。理周投研部調查發現,針對中國大陸消費力提升,以及消費習慣改變,在食衣住行育樂外,相關健康美容需求更是快速崛起。從陸客來台最熱門的伴手禮,更可以印證陸客愛美需求有多熱。陸客伴手禮前3名由台灣之光的鳳梨酥、太陽餅分居一、二,而第3名,不是茶葉,也不是珠寶玉石,而是平價面膜。大陸拍賣網龍頭淘寶網面膜類銷售冠軍,更是由統一集團旗下的「我的美麗日記」拔得頭籌。日前工研院產經中心(IEK)針對大陸健康、美容市場,發布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大陸保健、美容相關商機快速竄起,光是健康食品及美容產品商機,在去(2010)年就高達6256億人民幣。台鹽美妝品項進軍大陸工研院IEK生技應用研究部副研究員陳麒元指出,這個數字指的是健康食品、化妝品,及保養品的銷售額,還不包括藥品,若計入藥品,數字將更為驚人。而大陸6000億人民幣的龐大健康美容商機,身為同文同種台系廠商自然不會放過。分析台灣面膜受大陸消費者青睞的原因,陳麒元說,一方面是台灣名人加持效應,如美容教主牛爾及凱文老師在大陸具有相當知名度,另一方面相較於歐美品牌及大陸本地產品,台灣平價品牌面膜具有質優價美的優勢,高性價比的市場定位,竟也和台灣製造業的優勢不謀而合,而價值鏈的地位,也是如此。目前台系美粧業者主要以出口方式布局大陸市場。然而,在大陸當地市場,從妝字品項數據來看,仍以國際品牌品項占大宗,高達6萬多項,而台廠商品只有46項,與國際品牌比例懸殊。陳麒元說,從數字來看,台灣產品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另外,在產品別部分,台廠銷售產品,主要以面膜為主,搭配乳液及乳霜為輔。其中,獲得妝字品項最多的台系業者,以台鹽為首。而台廠面膜西進大陸,目前主要還以代工廠及生產製造為主。如目前台灣面膜製造龍頭南六,雖在台灣擁有自有品牌,但在大陸布局則是透過經銷商為當地品牌代工為大宗。除了銷售額快速成長外,還有一個值得留意的結構性轉變,在於通路的形式將轉變,而且這個轉變來自中央主導,將是勢在必行的趨勢。連鎖藥局通路崛起目前大陸37.3萬家的藥局,共分為便利型連鎖店、超市型大藥局,及個人經營的單體藥局3種。然而在大陸十二五醫藥流通規劃草案和《規劃綱要》中,規劃未來5年(2011~2015年)間將鼓勵發展現代物流和連鎖經營,連鎖藥局的門市數占零售個體藥局門市總數的比例,將由現有的1/3提高到2/3,因此,新開的藥局都必須是連鎖的形式。此外,大陸的連鎖藥局為了吸引客群與提高銷售量,學習日本與台灣連鎖藥局的複合式經營模式,不僅在店鋪的設計上有朝便利店及超市模式來規劃,銷售的產品除了賣藥品、醫療器材,也開始賣起保健食品與部分的美容化妝品,已逐漸從藥局朝向藥妝店的複合式型態前進。藥妝店在發展上,也呈現成長趨勢。 相較於2009年,中國大陸藥妝店在去年成長幅度達22%,達到298億人民幣的銷售額,其中以屈臣氏為主要的代表者,主要客群為年輕消費者,提供一站式購足的購物訴求,目前在大陸100多個城市擁有超過700家分店及11000多名員工,目前正逐漸往中國大陸二、三線城市展店。須陸資合作經營藥局陳麒元分析,中國大陸連鎖藥局通路的母公司多是當地藥業集團,而中國大陸連鎖藥局也跟隨國際潮流逐漸走向複合式經營,也就是除藥品外,將再增加美妝保養品及保健食品的銷售。而中國大陸的藥局市場特性是,各區域皆由其龍頭藥業集團所把持,如湖南省就由老百姓藥業集團獨大。他進一步指出,未來連鎖藥局市占提高到2/3後,這表示藥局通路在美妝保養品以及保健食品的議價能力將更為強大,這也是未來台廠需多著墨的部分。寶來投信基金經理人張佩雯指出,中國大陸過去在政府政策下,外資無法取得藥局經營執照,台廠必須要透過與大陸業者合作才能切入。張佩雯分析,一旦十二五規劃落實扶持連鎖藥局,則是提供台廠與中國大陸業者合作切入的機會。另外,在以保健食品及美妝保養品銷售的個人護理店,市占率則以港商屈臣氏最大,其次為本地的嬌蘭佳人、法商詩芙蘭、港商萬寧,台資的康是美則勉強排進第5名,以華南地區為主,家數僅14家,陳麒元指出,主要通路規模的變化,將影響廠商布局的策略,也是台廠需留意的趨勢。台商布局受限通路張佩雯則指出,面對中國大陸龐大保健美容商機,可以用「人人有機會,但個個沒把握」來形容台廠處境。從2~3年前生技製藥廠商已然喊出積極布局大陸市場,然而從上半年廠商公布財報來看,大陸地區的業外收入,仍然還是無法發揮明顯的貢獻。廠商深知市場商機大,然目前還在耕耘階段,其中最大的困境卡在通路。首先,保健食品業者若要自行布建中國大陸通路或是在當地設點或設廠,光是營運規模及需投入的資金成本高昂就是一大關卡。今(2011)年起,通路百貨業者需要被課徵「城市建設捐」,將壓縮到通路業者的獲利,因此,也影響台廠設點意願。張佩雯表示,而通路布局收成期至少要5年,這代表的是,公司要有龐大的資金作為後盾,因此,目前台灣上市櫃生技業者突圍之道,多以和當地集團合作方式進行。另一方面則是台廠尚未完全掌握中國大陸消費者的偏好,中國大陸消費者仍比較傾向傳統的中草藥保健品、食品;而行銷手法及訴求也需要更貼近中國大陸市場,如旺旺的吸凍飲品便是典型在中國大陸市場會賣得動的廣告。中國大陸幅員廣大,有別於一線城市偏重實體通路,在二、三線城市的生態則又不同,靠的是人際行銷,保健食品第1大通路則是要仰賴直銷,以美商安麗取得最高市占,其中台廠則是杏輝生技以代工方式切入安麗保健食品供應鏈;而葡萄王旗下的葡眾則是積極拓展直銷通路。醫美設備及耗材廠受惠在醫學美容市場部分,受惠微整形風潮在中國大陸也漸漸成熟,受限於法規及認證,台廠的利基點則是在於提供中國大陸診所微整形的「Turn-key solution」(完整解決方案),也就是提供設備、耗材以及人員訓練,目前最有斬獲的台廠則以醫美設備及耗材廠曜亞最為明顯。另外一個值得期待的商機則是在於,陸客來台觀光搭配醫美微整形之旅。受惠台灣具有語言優勢,而醫美的技術層次在中國大陸消費者心中優於當地診所,而價格和南韓相比具有競爭利基。今年陸客來台人數雖未較去年增加,然從8月起,單日來台人數已明顯回升,預期9~10月進入觀光旺季,人數將再成長。張佩雯表示,中國大陸健康美容市場前景看得到,但她提醒投資人別被市場前景沖昏頭,在投資選擇上仍應回歸到財報面來檢視業者成績,主要指標應留意合併財報的業外收入中,中國地區認列的營收貢獻度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