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業者營運陷入低迷,業者更悲觀預估,至少還要有半年以上陣痛期,究竟太陽能產業還值得投資嗎?曾經貴為明日之星的太陽能產業,今(2011)年卻是烏雲罩頂。日前外資麥格里證券更出具報告,將台灣的太陽能產業評為「under perform」(表現不如大盤),看空台廠後勢發展,其主要論點在於面臨中國大陸業者位居產業霸主地位,加上市場供過於求,多晶矽跌價壓力仍對產業鏈形成較高的風險等因素下,台灣業者將遭遇市占下降以及成本競爭的困境。國內業者則指出,在歐美債信問題造成政府財政壓力之下,太陽能的補貼縮手或是轉為保守,使得業者投資大型發電廠的意願降低,在無穩定市場需求的支撐之下,使得產品找不到出海口。陣痛期恐還要1年另一方面,產業供需失衡的情況也是一大問題,研調機構Solarbuzz指出,模組生產過剩導致全球太陽能產品價格壓力增大,模組出廠價格與去(2010)年同期相比,降幅達33%。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產量,明(2012)年底模組庫存有可能飆升至22GW。為了使庫存天數維持在與今年底一樣的水位,全球產能得較廠商規劃的還要再減少約11GW。研調機構的看法和業者不謀而合,台系模組業者指出,產業低迷的情況,至少還會延續到明年第3~4季後,才會看到新的市場動能。業者指出,太陽能產業的谷底還沒到,推估還要再2個季度的時間,因此明年第2季過後,將是重要觀察期,而重點指標在於價格。業界期待的價格甜蜜點(sweet point)帶動的市場需求,模組業者坦言,以目前的成本結構還沒有達到。晶圓廠本季也難逃虧損模組業者指出,上游的多晶矽及晶圓價格還需要再跌深才能達到,每瓦模組預估至少還要再降個2~3成左右,也就是每瓦0.8美元的時候。業者指出,第2季產業鏈電池廠及下游模組廠已呈現虧損狀況,晶圓廠則處於損益兩平邊緣或是小賺的情形。至於其他相關材料及背板等業者狀況也沒多樂觀,同樣得面臨跌價壓力。業者進一步指出,隨著產品跌價壓力兇,第2季還沒虧到錢的晶圓廠,第3季預估將呈虧損狀況。法人的看法大都是,第2、3季產業的狀況將呈現互為消長,也就是第2季電池廠虧損,但進入第3季產能利用率仍維持高檔的電池廠商,有機會拚正獲利;反之,則是晶圓廠在第3季可能呈現虧損狀況。至於目前產業中唯一賺錢的多晶矽也同樣面臨下游不振、產品報價直跌的壓力,恐衝擊業者獲利能力。設電站有賺頭但氣候未成那麼太陽能產業價值中,還有誰最有機會賺到錢?業者指出,唯一的機會,是經營太陽能發電站。好處是電站有保證利潤,而且景氣風險小,許多太陽能系統廠或是非太陽能業者也都體認到電站才是最肥的肉。目前中國大陸已經釋出一些大型電站標案,而台灣業者也有意投入電廠建置,許多模組廠或是系統業者,如老牌模組廠科風、台積電、台達電及友達集團旗下模組廠皆有意進軍。然而問題卡在明確的商業模式仍未成形,使得業者仍在觀望中。另一方面,電站乃是電力產業,牽涉到的就是如何與公部門合作,但目前機會仍未完全顯現,業者也只能鴨子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