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威任通訊處業務經理蔡駟達形容自己是「瘋子」、「喪心病狂」,因為拚命,年僅31歲就成為中國人壽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副會長。被封為「台灣科技首富」的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平均每天工作15個小時,自喻是「打不死的蟑螂」,因為他「不懂得什麼是成功,但懂得如何求生存」。憑藉著如此的信念,郭台銘的事業遍及該產業的上中下游,打造出鴻海的全球霸業,同時也打造出屬於他自己的王國。郭台銘的雄心壯志,69年次的蔡駟達奉為圭臬,只是兩人所處的產業不同,蔡駟達是中國人壽威任通訊處的業務經理,加入壽險業務6年以來,他屢獲佳績,不但拿下MDRT(百萬圓桌會議)的殊榮,更在今(2011)年上半年以FYP(初年度保費收入)160萬元,打敗中壽數千位業務主管,拿下副會長(第2名)的榮耀。工作狂 連假日都上班「我很喜歡壽險業,所以停不下來,每天睜開眼睛就是工作,連假日都來上班,因為假日客戶才有空。」蔡駟達說他進入壽險業這6年以來,幾乎全年無休,連假日都進辦公室,無論是處理平常忙不完的行政工作、打電話跟客戶約訪,或進行客戶服務,他都樂在其中。「很積極,配合度又高。」5年前引他入門的中壽處經理陳威任這樣形容他,也因為在蔡駟達身上看到壽險業務員的特質,陳威任無所不用其極地增員他,甚至連自己的薪水單都拿出來了。「我一看上面的數字,哇!兩人只差2歲,但月薪卻差一個0,為了錢,當下決定加入。」蔡駟達笑著說。蔡駟達的第一份工作是設計,但因為是剛入行的菜鳥,月薪只有2萬多,就算私下接案,也常常白做工。就這樣維持了1年多,才遇到陳威任,兩個同屬六年級後段班的人,年收入竟然可以差距這麼大,給了蔡駟達一記當頭棒喝。然而,剛入行的蔡駟達免不了要吃閉門羹。「現在回想那一年,簡直是在走碎石路。」他苦笑著說,從周遭的親朋好友開始行銷保險,不但遭白眼,還不得其門而入。「我去找我親姑姑,她一看到我就說:『你穿成這樣不是要跟我賣保險就是做直銷,如果是這兩樣的話,我都不缺,那你還要進來嗎?』當下我只好摸摸鼻子轉身離去。」但故事說到這,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從被拒絕的隔天開始,我天天去找我姑姑,每天晚上6點半,買了一些點心和飲料就去姑姑家看電視,也不談保險;就這樣維持到第11天,姑丈終於受不了,主動開口向我問保單。」蔡駟達說。其實,姑丈一家人的保單建議書,蔡駟達早就準備好了,一直放在隨身包包裡,當姑丈一開口問,蔡駟達馬上隨手奉上,當天立刻就有6萬元的保費進帳。每天5訪 直到成交蔡駟達從這次的經驗體悟到「勤能補拙」,他還自行研究出一套成功方程式:「密集拜訪13次,成功率達80%。」於是他堅持每天至少5訪,強迫自己若當天沒有成交保單,就不回家。蔡駟達有強大的企圖心,每天出門見客戶之前,都會告訴自己:「今天一定要收一件保單回去,在夕會上報告給大家知道。」於是,他見客戶的時候,都會勇於開口介紹商品,並且在關鍵時刻要求客戶投保。「最好的時候,一天可以收到10件保單,保費總計60多萬元。」以年平均成交件數來看,蔡駟達幾乎可以說是1天收1件保單,他的「勤勞拜訪」策略果然奏效。「我覺得次數可以克服一切。」他說。但用這樣的策略服務或開發客戶是有祕訣的,否則會讓客戶覺得打擾,反而會有反效果。他認為要注意:事先不打電話、直接拜訪,製造「路過」的感覺。跟客戶說只是路過來聊聊,「下一個約會馬上就到,順路來這坐坐而已,不會打擾太久。」蔡駟達說,這樣說的話,客戶往往會卸下心防,請他入內,只要能跟客戶面對面,就有機會提商品。就算客戶不在家,也不要留名片或紙條,這樣就太刻意了,客戶會怕。拜訪到第8次的時候,記得要帶伴手禮去,因為通常到第8次,客戶的態度就會鬆動,再加上小禮物的驚喜,成交率大增。嘴甜要求轉介紹通訊處的同仁都給蔡駟達「師奶殺手」的封號,說他嘴巴很甜,很得女客戶的緣,要是有同仁談不下來的case,剛好對方又是女生的話,帶蔡駟達去,肯定會成交。「我會跟對方說:哇!姊姊,你的小孩都這麼大囉!如果我大個10歲,一定會追你。」蔡駟達強調,這種話挑人說,他講起來深得人心,總是可以把對方逗得開懷大笑,卸下心防之後,就容易將保險觀念聽進去;但有的人天生就不適合講這樣的話,一旦開口講了,反而很猥褻,讓女性客戶不舒服。換句話說,蔡駟達天生就是吃業務這行飯的,嘴甜到客戶都想把自己的女兒或親戚的姪女介紹給他。「大概是我讓她們覺得很真,所以把我當成家裡的一份子。也因為如此,我一定會主動開口要求對方幫我轉介紹,『阿姨,你們這條巷子裡,有沒有其他阿姨想要理財,或者喜歡把錢放在銀行定存或跟會的,有的話,請你幫我介紹一下』。」通常對方第一時間聽到這樣的要求,都會態度游移或一口回絕,但蔡駟達不會放棄,「沒關係,我只會拿張名片和DM給他,不會跟他說太多的。」當客戶給了名單之後,蔡駟達就會找時間去按電鈴,遞上名片及DM之後,強調是某某阿姨介紹的,再大力美言幾句,通常成交的機率就很高。進入壽險業第6年,蔡駟達幾乎年年無休,現在已經有將近600位客戶年薪更比之前多一個零;近幾年更建立起組織,帶領的同仁約有40多位,都是74、75年次的年輕人。他說:「剛入行的時候,是為了錢而工作,現在則是為了組織而工作。」現在從事管理職的他,心中隨時提醒自己要向偶像郭台銘看齊,不斷「衝、衝、衝」,向年薪千萬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