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近日專文《為即將襲港的金融風暴做好準備》警告,正當歐債危機尚未解除之際,以美國為首的跨國金融機構正聚集於香港,準備「大幹一番」。並可能從攻擊中國大陸企業股價開始。香港恐成國際熱錢新獵物金融海嘯後重挫歐美,導致日本孱弱,國際經濟重心逐漸轉移中國大陸。但大陸內地因有外匯管制,於是香港變成進入內地市場重要管道。劉迺強表示,美國金融機構與基金向來無寶不落,他們聚集在香港,正準備幹一番大買賣。早在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發生之前,許多國際熱錢是從日本零利息貸出,而美國金融規模遠比日本大,美元利差交易的可能災害,將遠比當年嚴重。如今港幣與美元掛鉤,接近零利息的貸出美元,買進港幣,獲利後再拋售港幣,對炒家而言幾乎沒有匯率風險。而國際金融機構的目標,肯定不是只有簡單的套利,而是志在更高的利潤炒作。分析近月來國際資金集中打擊數家港股掛牌的內地民企,這只是一場預演。中國企業在海外或香港上市,已與內地A股形成密切網絡,以美國為首的跨國金融機構可以海內、外連動,配合內地A股的外資內資裡應外合,H股A股、現貨期指、股市匯市可能都同時受到襲擊。不禁令人聯想到金融大鱷─索羅斯,重兵布局香港的意圖,港府當局必須正視風險問題才行。投資信心裹足不前評估若不能做好準備,應付國際炒家海內外連動,香港將首當其衝。由於香港對中國大陸和全球金融穩定,負有重大責任,香港金融監管機構應有防範因應之道。建議可從:禁止衍生性金融工具;禁止買空賣空;嚴格界定銀行業務,來著手進行控管。回顧上周香港恆生指數先甘後苦,中段一度重登2萬點大關,其後歐債危機重現,義大利債息升破警戒線7釐,加上重量級權值匯豐控股(00005.HK)季報業績欠佳,於上周四(11月10日)重挫香港股市,一日連續失守19000點和2萬點關卡,直至隔日周五稍作止跌回穩。外資逃離中資銀行股在全球經濟疲軟的背景下,預期香港金融、地產市場前景仍顯黯淡。除了信心面問題外,若全球市場形勢進一步惡化,投資人恐傾向暫停重要投資,如股票、住宅地產等。從近期香港銀行提高貸款利率,一些新推項目大量提供折扣及住宅市場成交量低迷等數據,均意味著該產業族群不易獲得太大支撐,香港地產股中的長江實業(00001.HK)、恆基地產(00012.HK)、新世界發展(00017.HK),即使它們已較資產淨值折讓約30~50%,唯在大盤回跌下,總是受傷較為慘重類股,如上周四單日跌幅均高達6~8%。中資銀行股亦面臨賣壓走跌,跌幅約在4~10%不等。建設銀行(00939.HK)、工商銀行(01398.HK)、中信銀行(00998.HK)等,皆難逃下殺命運,上述金融業者外資股東─美國銀行、高盛、西班牙BBVA等,均傳出減持中資銀行股份或以強化資本目的拋售,其後續動向值得投資人留意。香港交易所(00388.HK)、騰訊控股(00700.HK)同先前的匯豐控股(00005.HK),上周公布第3季業績都較預期差,由於該3支股份分別在歐洲、香港及內地,具有一定代表性,業績轉差正顯示全球經濟恐有轉弱跡象,受影響的地區或不局限在歐美。而歐債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實際影響,已開始在企業的業績上浮現,這將限制恆生指數的升幅,各族群產業相互牽連下,也難以出現領頭羊類股表態。只憧憬在內地政府「放水」及歲末企業粉飾櫥窗下,為市場帶來些許支撐,預估本周恆生指數維持在18800點至2萬點之間,傾向盤整震盪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