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撮合友達與奇美電,最終結果雙方願談合作,牽動下游供應鏈,然而最大課題在研發資金與人力資源。過去政策極力推動的兩兆雙星,如今卻成為4大「慘」業,先前DRAM整合時機已過,產業每下愈況並無好轉,迫使政策近日來積極牽線,欲提升面板兩大龍頭廠友達(2409)與奇美電(3481)合併的可行性。合併對台廠競爭力可望提升姑且不論將來合併與否,但整個面板周邊產業供應鏈勢必大受影響,個別廠家禍福難說,倒是台廠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卻是可以預期的,只不過,產業鏈行之已久的策略結盟陣營如何打破,可能是政策遊說者必須先考慮與克服的課題。2009年屬於鴻海(2317)集團旗下的群創合併了奇美,成為一家各尺寸產線完整大型面板廠,當時業界均認為以鴻海與奇美兩大集團分別掌握產品末端出海口,奇美電有機會左打友達,右攻韓廠三星(Samsung),為此,友達甚至集結面板周邊供應鏈發起非鴻陣營對抗。但這樣的態勢才經過短短3年,產業發展並未如想像來得順遂,兩大陣營依舊面臨產能過剩,需求沒有大幅提升的情形下,產品價格直線下滑,獲利能力下降的窘境,有如前2年DRAM所遭遇的相同險惡環境。業界有人說,面板業是個燒錢產業,不僅代代產能線擴充時需要龐大資本支出,技術也需不斷提升,否則易遭淘汰命運。以友達與奇美電今(2011)年分別進行了400億元與600億元的聯貸案,結果友達順利完成,奇美電則因金額過高,儘管已降至400億元,至今尚未完成,這情形也讓兩家大面板廠不僅8代產線布局稍見延遲,就連三星已如火如茶、積極研發推展的AMOLED也都幾乎停擺,難怪逼得政府不得不盡快出面協調,否則台灣的面板廠將面臨慘遭汰弱出局命運。友達姿態高 奇美電較積極由於友達取得400億元聯貸案,財務狀況較奇美電稍好,經建會主委劉憶如牽線撮合時,一是劉親赴台中拜會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另一則是奇美電董事長廖錦祥親率經營團隊前往經建會見劉,李焜耀姿態高,主要是聯貸案完成,財務壓力舒緩不少,而廖錦祥態度則低調且積極,除因聯貸案尚未完成外,還有一個不能說的祕密。那就是,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先前有意分拆奇美電中小尺寸產能線,轉進觸控面板,這樣的舉措與建議,引起奇美創辦人許文龍相當不悅,奇美向來被喻為「幸福企業」,才合併不久又要分拆事業體,顯然有違企業文化,迫使郭台銘只好另外在中國大陸發展觸控面板事業。速動比低 政策先救面板事實上,兩家公司合併後不管事後營運好壞,最難整合的部分還是企業文化與員工,顯然奇美電面臨財務與內部整合兩大困境,若政府出面整合,許文龍與其團隊可以全身而退,何樂不為。法人表示,如果從速動比率(速動資產÷負債)來看4大慘業,因為這項數據愈高,代表短期內可能快速將資產還債的能力愈高(附表),若挑選具指標的產業龍頭做指標,DRAM速動比率約在13%,面板業也僅53~79%,顯然情況較險峻,太陽能與LED狀況較好,例如晶電(2448)與新世紀(3383),都還維持在200%以上水準。政府出手總有優先順序,DRAM已經是無法挽回的惡夢,因此以上述的優先順序來看,面板業顯然是當務之急了。台面板廠缺研發資金及人力不過,最終結果是雙方願意先從產能、技術、專利與市場等面向談合作,其中,產能影響層面應該還是雙方供應鏈的利益問題,如果產能達成協調,彼此不再競相擴產,那麼下游供應鏈只有一個供應源時,就不得不屈就價格的堅持了,這對供應鏈來說未必是好事。DRAM過去關鍵技術掌握在日美大廠手中,當時談整併就是希望把日美廠拉進來一起談,政府才肯出資救助,複雜度較高。面板則沒有這個問題,誠如劉憶如所說,它是「台灣的寶貝」,光友達一家即擁有千餘項專利。台灣面板廠現今面臨最大課題是缺乏研發資金與人力資源,當三星大舉投入OLED良率量產提升之際,台廠仍陷在財務與合併泥淖中,似乎仍在治標上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