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人很少罹患的糖尿病,近年來會逐年增加,與飲食生活的西化、車輛的普及、不規律的生活、承受壓力的人愈來愈多等,現代社會所帶來的種種環境因素不無關係。準糖尿病階段 就要採取對策過食、過飲、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早餐不吃、晚餐很晚吃還狼吞虎嚥,這種不規律的飲食生活方式,以及肥胖、運動不足、身心承受壓力等,都會造成血糖值的上升,也會增加血液裡的膽固醇、尿酸等,不但提高讓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提高讓人罹患血脂異常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即使血糖值偏高,如果還處在準糖尿病的階段裡,就一定要趁早改善飲食生活,並解除運動不足的情形。只要如此改正自己的生活習慣,即使沒有服用藥物,仍有可能將血糖值降回正常的範圍。以第二型糖尿病為例來說,就有研究報告指出,嚴正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後,減少了約六成發病的機率。即使已經發病,只要採取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來控制血糖值,仍然可以有效抑制疾病的惡化情形,也能避免引發併發症。儘管說要改善飲食生活,並解除運動不足的情形,但如果勉強自己「這個也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每天只是強迫自己大量運動,通常就不可能持續下去,屆時血糖值還是會再度升高。要有效改善飲食生活,並解除運動不足的情形,要極力避免過度勉強自己,應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讓自己能開心地持續下去。至於其他的生活習慣,也不妨從自己辦得到,而且很重要的部分開始努力看看。各位是否誤以為「糖分」就是「砂糖」?以營養學觀點來看,「糖分」其實是三大營養素裡的「碳水化合物」之一。由碳、氫、氧構成的碳水化合物,最小單位是「單醣」,當單醣如鎖鏈般連結在一起時,就會成為「寡糖」,而如果繼續連結更多時,就能構成「多糖」。糖分會提高血糖值 但不能極端減少單醣和寡糖,多被含在砂糖和水果等甜的食物裡,而多糖則多被含在米飯和麵包、麵類等,澱粉質較高的食物裡。不過不論哪一種糖,進到體內後,都會被分解成單醣,並被小腸吸收,再經由肝臟傳送到全身各處。單醣類的葡萄糖,會被血液送到各個細胞裡去,以製造出卡路里來,這也是腦部活動時所需的熱量來源,更是腦的唯一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裡,存在能於體內被分解開來,而且每一公克就能製造出四大卡熱量來的「糖分」,以及因為不容易被消化掉,所以無法製造出熱量來的「食物纖維」。換句話說,一般提到卡路里來源的三大營養素當中的碳水化合物時,都是指糖分。一般認為一天所需的總熱量裡,有五○~七○%必須從糖分當中攝取,唯一要注意的是,攝取的糖分種類。「不甜」照樣有糖分多被含在甜食裡的單醣和寡糖,因為很容易被消化與吸收,所以容易造成血糖值的上升,最好避免一次大量攝取。相較之下,澱粉質較多的多糖,能讓血糖值緩慢上升,不過仍不能因此攝取過多的多糖類食物。與糖分同為碳水化合物之一的食物纖維,性質與糖分不同,具有抑制飯後血糖值急速上升的作用,所以最好和糖分一起攝取。此外,如果因為害怕血糖值上升,而極端避免攝取糖分的話,就會造成腦所需的熱量來源葡糖糖減少,導致注意力低下,甚至變得容易疲勞,所以必須在適當的時機裡,攝取適量的糖分,才是最有益健康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