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活水顧問公司執行長、新人類文明文教基金會祕書、專業書籍導讀人(作家採訪與書評撰述),為華人地區最資深的書評播客學歷:輔仁大學社會心理研究所碩士經歷:行銷業務與教育訓練十年以上經驗部落格:http://forbooks.pixnet.net/blog你認為在金融交易中獲得成功,所需要的是嚴謹的訓練?還是要有某種神祕的天賦直覺?也就是說,交易是否為一種可以透過學習與訓練便能傳授的技能?在八○年代之時,有兩位傳奇交易人在辯論這個問題,他們不僅止於口舌的爭論,他們付出了實際行動,於是開創了金融交易圈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海龜」交易者。交易能力靠天賦還是學習?這兩位傳奇的創造者分別是理查.丹尼斯(Richard Dennis)和威廉.艾克哈特(William Eckhardt),也就是《海龜投資法則》作者克提斯.費斯(Curtis M. Faith)的師父。在二十多年前,當年只有十九歲的作者,從報紙上看到了理查.丹尼斯的徵人廣告之後,便申請加入這個計畫,經過面試與篩選的過程,他成了「海龜」一員,在此之前,他只有在課餘兼差寫程式的工作經驗。第一期「海龜」中,除了幾位具有交易背景的人之外,還有電動遊戲玩家、大學語言學博士、西洋棋冠軍、二十一點職業玩家。海龜計畫的訓練為期兩周(你沒看錯,第二期海龜已縮短為一周,可是作者還嫌太久了),之後便給海龜們一個實驗性的小型帳戶試試身手,如果第一個月表現優異的話,便會給每位海龜一個一百萬美元的交易帳戶。作者成了第一期海龜中最成功的交易者(不然怎麼出書?),並後續為理查.丹尼斯賺得超過三千萬美元的利潤。說到這兒,關於交易能力是與生俱來還是後天學習,你是否已經有了答案?先別這麼快下結論!別忘了,作者是「最成功」的海龜,這是不是意味著也存在著「不太成功」的海龜呢?又,如果所有海龜所學的是同一套交易系統,為何每位海龜的績效各有不同呢?的確,在海龜計畫中,有些人在第一個月後即獲得交易百萬美元帳戶的權利,但也有人經過數月,仍還停留在實驗帳戶的階段,更別提海龜之間績效的差異了。情緒往往左右交易成果故事說到這裡,我想多數讀者的自我感覺,應該是投射在屬於像作者一樣成功海龜的身上吧!心裡想著:「好小子你好狗運!給你遇上這等好事兒,如果當年是我碰到,而今我也發了!」但如果你的自我感覺總認為自己會是失敗的海龜,我勸你早早離開金融市場,因為你實在太悲觀了。對於自我感覺良好的朋友,我想也別過於武斷地吁長道短,何不先冷靜地了解一下,為何師出同門卻高下立判的原因?答案不難猜,就是情緒的因素!我想很多朋友都有「明明看對卻不敢做」、「知道要停損卻捨不得」、「漲了一段了??能追嗎??」或「跌了一陣了??能空嗎??」等經驗吧!最後換來懊悔萬分、捶胸頓足。不管你上過什麼樣的課程,學過哪些交易絕學,倘若無法克服心魔,那麼時候一到一樣無用武之地。在海龜計畫中,也充分體現這個事實。其實困住我們的情緒無非以下:◎希望:我當然希望在買進後,價格會上揚。◎恐懼:我不能再賠錢了;我先暫時觀望。◎貪婪:我已經賺了那麼多錢,我得加倍持有部位。◎沮喪:這套交易系統沒有用;我一直賠錢。在這些情緒下,會延伸出許多「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也就是以自己扭曲的看法解讀現況,造成交易情境的誤判,這也是使用相同系統卻會有不同績效表現的主因。(關於「認知偏差」,會在下期向讀者詳細說明)我想「交易系統」是可以透過後天學習的,但「情緒管理」,我只能說得靠「修養」吧!但無論如何,學習總能帶來確信,而確信能產生力量,所以《海龜投資術》仍是不能錯過的投資經典,就待我引導你細細品味。很多人可能還會問,為什麼要取名為「海龜」?其實只是丹尼斯與艾克哈特決定要認真面對兩人長久的爭論時,地點恰好在新加坡的一個海龜養殖場。丹尼斯說:「我們要像新加坡養殖海龜一樣培養交易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