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買下AIG證券業務,邀攬金融業老兵王伯鑫掌兵符,今年將大舉整合集團資源,推出套裝服務。香港近百年歷史、大陸市占最高外資銀行東亞銀行集團,二○○九年買下台灣AIG複委託財富管理證券相關業務,並邀攬曾任職央行外匯局,在金融界已有三十二年資歷的老兵王伯鑫掌兵符。經過一年多部署,除整合兩岸三地資源推出套裝服務外,將大舉推出多元服務,朝法人市場下功夫,並積極成為海外基金次總代理業務,業績要倍增。此外,他也對歐債與ECFA對台灣金融業發展提出精闢見解。以下是專訪概要:法人業務比重提高至二成《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今(二○一二)年業績要倍增的策略與方法為何?王伯鑫答(以下簡稱答):東亞證券承接過去AIG複委託與財富管理相關客戶群,鎖定十萬至百萬美元所謂零售客戶為主,但風險太大,因此經過一年多新增人力與重新布局後,準備朝法人市場包括投信業、壽險及銀行等下功夫,四月人員到齊,估今年業績比重會提高至二○~三○%,而三年後比重達五○%。另外,三月剛取得總管理資產高達六七二○億美元的美盛(LEGG MASON)基金台灣次總代理權,未來三~五年代理基金管理費收入占營收比重可達一五~二○%。如此三方業務拓展,分散過去單一服務產品風險,並可增加營收規模。問:請說明兩岸三地資源整合所創造的新獲利模式?答:東亞集團雖然在香港已有九十一年歷史、一四二個據點,為當地最大獨立銀行,大陸則有一○九家分支據點,是獲利最好的外資銀行。不過,進來台灣儘管已有十七年,只有台北與高雄兩據點,東亞證券除台北據點外,去年才成立台中分公司,品牌知名度顯然不夠,業務拓展有困難。但東亞在台灣的弱點,剛好是台灣金融業在香港與大陸的弱點,若能整合起來就具有相當競爭優勢。例如有一家電子廠手中有八十九億元現金,透過東亞兩岸資源,同意提高其蘇州廠融資額度,相對該客戶也願意購買東亞台灣基金等相關產品與服務,這樣的套裝服務與產品,是日後東亞台灣業務最大競爭利器。問:ECFA是否為台灣金融業救命丹?對政策與業界有何建言?答:面對國際化局勢競爭,二○○一年執政當局採用高盛觀點,提出一次金改是正確方向,但不應設限家數,而是由市場決定,就像現在兩岸金融相互參股一樣,台灣設限五~一○%,對岸卻是二○~二五%,不對等情況下,無法吸引八面來風。尤其設立分行、子行都不應用政治手段局限,任何風險都應由業者自行評估,政策只要訂出大方向即可。事實上,時間是台灣金融業前往大陸發展的最大敵人,例如二○○三年天津市長戴相龍欲成立渤海銀行,五十億人民幣股本中,特別提出十億人民幣希望國銀業界能夠參股,渤海銀行是一九九六年後,國務院批准的第一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台灣金融業卻錯失機會,甚至後來幾年間,大陸一線城市銀行大舉開放外資參股,台灣金融業全數未能參與。台銀參股 二線城市發展機會大ECFA簽下後,台灣金融業已經失去一線城市銀行入股機會,應該重新檢視自身競爭優勢在消費性金融、風險與財富管理,進軍二、三線城市會較有機會。問:歐債問題目前解決了嗎?對全球經濟影響如何?答:歐洲央行拿出一兆餘歐元暫時緩解希臘債務問題,但是否就能徹底解決,這應該是個問號,因為這牽涉到一個國家人民對自我期許的要求,與政府政策的推動效益等條件。不過,歐債問題暫時舒緩,歐債銀行大舉套利,激勵全球股市上揚,美元貶值,新台幣升值了三.三八%,這現象可能會持續一陣子。問:對今年景氣前景看法如何?看好哪些產業發展?答:去年下半年市場多數悲觀看待今年經濟,但近日經濟部公布二月出口數據,顯然沒有這麼悲觀。馬政府與對岸維持良好關係對未來四年有很大的影響,第三波開放陸資投資後,兩岸產業進入新境界,台廠會成為歐美日廠商進入大陸市場的跳板,或是成為大陸廠商進入歐美日市場的敲門磚,我最近就接觸到許多日本金融業的合作案,都是為進入大陸市場作準備。而且隨著兩岸經濟開放,傳產與服務業都有很大機會,金融業也會慢慢進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