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極體廠德微預計月底掛牌,董事長張恩傑指出,三年內將大舉提升自製比重達八成,屆時營收與獲利可望有亮麗表現。曾是補教界名師張恩傑,因緣際會轉進電子業擔任LED廠歐洲業務部主管,後來在德國客戶鼓勵下出來創業,一九九五年以四十萬元成立德微科技(3675),做起整流二極體貿易生意,並成為台灣第一家蕭基特晶圓業者,現為年創造十億元營收專注二極體廠,去(二○一一)年更引進在美上市的達爾集團(Diodes)三.九億元資金,預計六月二十九日掛牌上櫃。朝高階、高毛利產品下功夫張恩傑表示,全球二極體產值僅五十億美元,是韓廠沒有投入的領域,且每年有五~一○%年複合成長率,德微專注本業,未來三年自製率將大幅提高至七○~八○%,整體營收與獲利將有亮麗表現。以下是專訪概要:《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去請說明一下二極體應用分布情形?目前德微產品占營收比重如何?未來是否調整?張恩傑答(以下簡稱答):去事實上,任何電子產品均需要二極體做為基礎元件,在現全球五十億美元的產值中,消費性電子與工業用電子占比最高,各達二二%,資料儲存裝置占二○%,汽車電子占一一%等。德微專注二極體本業,占營收比重高達八六%,晶圓占一三%,其他占一%。過去歐美日二極體產值占比高達八○%,近年來泛亞太產值占比已經達五一%,主要就是歐美日廠將低階產品訂單釋放出來,未來五○%高階產品,歐美日肯定不會再釋出,但德微將鎖定這樣的市場下功夫。問:去年營收與獲利大幅衰退原因為何?請說明客戶過度集中度過高達五○%的風險性?答:去年營收僅八.四五億元,較前年衰退二八.八三%,稅後獲利也較前年減少三千五百餘萬元,事實上,如果以公司單一最大客戶達爾集團的銷量來看,還是成長的,從前年的六七九KKpcs到八九五KKpcs。營收衰退主要係歐洲單量減少。至於獲利也縮減,主要是去年斥資四億元在深坑設立自動化廠房,並招募一百七十位工程師與技術培訓人員,攤提設備折舊費用與增加的人事成本侵蝕獲利,撇開前述原因,即使經歷金融風暴期間,公司近四年每股稅後獲利都在二元以上。有關客戶過度集中化屬於產業特性,早期二極體產業技術與產能集中在歐美日等國際分離式元件IDM大廠,因此掌握各項關鍵與專利技術,並擁有自有品牌與行銷通路等優勢,現今製造委外代工,並引進策略合作夥伴,對鞏固彼此合作關係有很大助益。問:為何選擇在台灣投資設廠?未來自製率會提高至多少?答:去年九月引進達爾集團資金時,即斥資四億元在深坑設立自動化廠,原本預計僅需一千坪,現將再擴大另一層一千五百坪,後續還會資本支出近一億元,資本大舉支出並非僅看好未來前景,而是逢此時機才能要求設備廠進行客製化機台設備。車電與突波抑制器為未來成長動能二極體產線大致分為六道工序,當初考量在台設廠,一方面認為大陸人事成本未來三年會與台灣一樣,而台灣自動化產線可大幅節省大陸設廠約六○%人事成本。現今低階產品仍委託大陸代工廠生產,占比約五五%,台灣廠高階產品自製率約四五%,未來三年陸廠代工量會持續成長,但比重會逐步降低,台灣廠自製率會提高至七○~八○%,目前平均毛利率一二~一五%,自製率提高後毛利率也會跟著提升。問:未來業績成長動能為何?請說明股利政策?答:突波抑制器從前年占營收比八%,去年大幅成長達一四%,今年仍有高成長情形。另外,就是積極跨入汽車電子市場,現韓廠泰科(Tyco)已小量下單,預期下半年出量,而美國市場會是下一個鎖定目標。德微負債比一四%相當低,籌設深坑廠都是自有資金,手頭現金達二億元,庫存僅一個月,尤其大筆資本支出已經完成,短期不會再有,因此股利派發會非常大方,但仍需經董事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