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DRAM大廠美光(Micron)以二十五億美元併購日本DRAM廠爾必達(Elpida)後,再進一步收購力晶手中的瑞晶股權,此舉代表美光要完全掌控瑞晶。美光為了完全將瑞晶併入成為一○○%子公司,在與爾必達談判的同時,也與力晶(5346)及金士頓進行談判,力晶於是宣布,將手中瑞晶持股全數售予美光,只要美光再收購金士頓手中逾一成股權,瑞晶就完全被美光掌控。DRAM三國鼎立時代來臨在爾必達、瑞晶相繼納入美光麾下,美光將成為僅次於南韓三星的全球DRAM第二大陣營,產能市占率直逼三五%,這個消息一出不禁讓筆者想起一幕淒美的故事。二○○八年在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時,台灣DRAM產業出現嚴重的虧損,金額高達千億,於是出現產業合併的聲音,這時由經濟部主導,於二○○九年三月以提升台灣DRAM產業之競爭力及技術自主性,成立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IMC),但卻在年底立法院的否決下,TIMC宣告結束,而TIMC董事長就是宣明智。也許很多人認為立法決議不准行政院國發基金投資TIMC,是導致台灣DRAM廠商在世界上失去了競爭力,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全球第三大記憶體公司爾必達願意加入TIMC,結果讓日本政府緊張地金援上百億元新台幣,試圖阻止這一場婚事。但結局如同電影情節般,美人最後終落得香消玉殞。爾必達於二月二十七日聲請破產保護、終於美光以二十五億美元併購爾必達。在業界同聲嘆息聲中,台灣真的錯失先機了,從DRAM的製程來分析,爾必達在今(二○一二)年主流製程已進階至三十奈米,且二十奈米製程也快研發完成。重點在於次世代DRAM技術,像TSV(3D IC)技術,其實已經非常接近龍頭三星,但爾必達絕對沒想到,以它的技術加上台廠的產能,不但無法共創台日雙贏,反而導致DRAM供過於求的現象更加嚴重,價格更為下滑。因為台灣與日本整合成一家公司不但破局,反而共同出資成立一家新公司瑞晶加入市場,無疑是雪上加霜的一個操作,套一句時下年輕人所說的話就是「掉漆」。如果熟悉產業的人都明白,全球DRAM市場每經過一次景氣大循環,都會有人退出,例如二○○一年的東芝、NEC等退出後,日系業者將DRAM事業合併成為爾必達,二○○六年的德國奇夢達退出,今年爾必達淪為被美光收購的命運,以這次美光吃下爾必達後,根據DRAMeXchange統計,美光在標準型DRAM、Mobile DRAM上將雙雙超越SK海力士,成為全球第二大,產能市占率也可望以每月四十萬片規模,拿下全球三五%市占率,三國鼎立的時代正式來臨。台廠要生存 必須跟著變既然如此,未來台灣的DRAM相關產業要如何看待呢?若以市場分析未來:1.三家廠商獨大,且產品性質相似;2.進入門檻變高,新競爭者難進入;3.廠商開始擁有超額利潤。寡占市場已經成型,意味台廠DRAM相關公司生態也要跟著改變。以晶粒廠為例,世代性的生產技術所需要的大筆的研發費用,台廠除了跟美光靠攏外別無他法,那麼除了瑞晶之外,最有機會的是華亞科(3474),華亞科本來就是美光長期的夥伴,而力晶及南科相對的壓力就比較嚴重。往下游封測廠分析,封裝廠某種程度具有Know-how,因此力成(6239)相對有利,接下來DRAM模組廠商因OEM/?ODM從洽談到成品所需的時間有時只需數小時之內,因此晶粒的價格只要不出現上下波動劇烈的情況,對模組廠商的影響不大,反而是模組市占獨大的金士頓因議價能力較佳,對於台廠壓力較大。因此,品安(8088)藉辦理私募增資,引進金士頓吃下逾兩成股權,成為最大的法人股東,未來產能是否會由八成達到一○○%是值得關注的重點。另外,不淪為代工廠者,則需要專注品牌廠及NAND Flash的新應用,如創見(2451)及威剛(3260)就是往這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