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市場普遍的共識是:「今(二○一二)年首季為景氣的谷底,然後逐季往上走,但全年仍較去年衰退。」而第二季的經濟數據與企業財報一一公布後,確認了第二季景氣更差,影響評估的變數在於歐債危機的演變超乎市場預期,以至於當西班牙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超過七%的心理警戒線之後,市場才逐漸認清歐債危機並無短期特效藥可解,歐盟的景氣非短短一~二年之內就可恢復元氣,也因此各大研究機構開始了一波下修未來展望的動作。機構紛下修對全球未來展望整理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亞洲發展銀行(ADB)的展望如下:IMF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由三.六%下調至三.五%,明年則由四.一%降到三.九%。從這個角度至少可知,今年的第二季應該還不是景氣最壞的情況。其中拖累全球景氣的關鍵可能由今年的歐盟轉為美國,IMF預期「財政懸崖」可能令美國明年出現負增長,重陷衰退,分別下調今、明年○.一%至二%和三.三%;ADB則將今年美國經濟成長預測從二%下修至一.九%,並將明年成長預測從二.三%下修至二.二%。由此可知,十一月四日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可能是美股由盛而衰的關鍵,道瓊指數在五月一日見一三三三八高點之後,回測年均價支撐已反彈二個多月,選前的造勢行情能不能再創新高,攸關道瓊指數會不會在一萬三千點附近盤頭(圖一)。至於歐盟與中國大陸,IMF與ADB都認為前者基於基期低,後者因為貨幣政策正在微幅放寬,所以定調今年衰退、明年成長。IMF將中國大陸今、明兩年增長預測降至八%及八.五%;ADB預期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將達八.二%,並在明年達到八.五%,基本上多數的歐股處在探底或築底期,滬深股市則延續二○○九年以來的盤跌(軟著陸)。美國嚴重乾旱恐影響Q4下半年的問題是,第四季會不會又衰退?由於第三季是傳統旺季,就算旺季不旺,理論上應該也不會比第二季差,所以近期可以看到全球股市在七月份出現一波上漲。但第三季的備貨是為了第四季的消費旺季做準備,所以第四季會不會出現庫存增加,類似去年的電視庫存增加,讓面板業提前進入淡季的情境重演,將攸關到目前第三季的股市上漲會不會是逃命波的關鍵。從這個角度就不難理解,為何FOMC無視近期美國經濟數據明確的轉弱訊號,仍維持基準利率不變;最新的利率政策決議與市場的期待相左,導致當天道瓊盤中一度大跌近二百點,市場質疑聯準會在等什麼訊號,顯然財政懸崖與第四季消費力道是觀察重點。美國五十六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會不會是影響第四季消費力的變數之一,應該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這波黃小玉三大農產品期貨自六月初的低點開始起漲,到七月下旬見到短線波段高點,漲幅大約在三成左右。雖然氣象研究與預測公司Telvent DTN表示從八月三日開始,中西部的西北邊一些地區可能降下接近正常的雨量,可望緩解美國農作物生長區域的旱象,八月六日的亞洲CBOT十一月黃豆期貨盤中大跌三.三%,每英斗為十五.七五七五美元,為七月二十七日以來最低價。十二月玉米期貨盤中下挫二.三%,每英斗為七.八九二五美元;十二月小麥期貨下跌○.五%,為八.九九美元,但是就整個波段來看,僅屬漲多之後的回檔,並沒有破壞多頭漲勢,暗示著多頭仍看好農產品期貨的後勢。油價農原料雙漲將影響消費力根據台灣主計處的資料,美國一~六月CPI為二.三%(圖二),已經超出聯準會所設定的上限,但是聯準會在最新的聲明裡卻表示:「通貨膨脹自今年稍早以來,已見下降,主要係反映原油與汽油價格走低,長期通貨膨脹的預期仍然穩定。」這句話看似正面,但農業原料對於消費者物價的影響是慢慢傳遞,所以這句話並沒有考量農產品持續上漲的影響性,但事實上國際穀物持續高檔,此趨勢若維持到第四季終將推升末端商品價格,如此一來就會影響到消費者支出,情況就好比上半年台灣的油電雙漲影響到內需消費意願的例子。講到國際油價,自去年六月的歐債危機愈演愈烈開始,市場以經濟成長趨緩為由,打壓能源期貨形成二十美元左右的區間震盪格局,已經第十六個月。換言之,第四季末到明年首季這段天冷的季節,國際油價正好處在二十一個月的時間轉折範圍內,屆時美國與中東北非的政壇會不會出現新的衝突,導致油價走高,與農業原料一起造成物價上漲的壓力,讓各國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陷入左右為難的局面,將會是影響第四季消費力的重要因子。對於台股而言,八月初的台北電腦展買氣,已經預告了九月返校潮的購買力,所以傳統旺季的利多效應恐怕不及八月底的半年報衝擊。以外資砍殺宏達電(2498)不手軟的情況來看,蘋果概念股因新舊產品的世代交替,在六月業績意外衰退的情況下,慎防九月底iPhone5若未如市場預期般的開賣,則勢必拖累第三季的業績展望,形成外資拋股的藉口。就指數而言,若無千億以上的連續日均量,多頭面對下壓的年均價七四○○點反壓與橫亙在七五○○點的半年線反壓勢必辛苦,仍需以短波段的來回操作模式應對(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