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美女落難,需得英雄相救;還是居家多時,唯恐引狼入室。小型經濟開放體系的台灣島型經濟體,面對龐大陸資「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態,油生已久。眾所周知,對陸資的開放是「機會」也是「挑戰」。在政治及經濟層面的利多機會分析下,針對陸資的漸進鬆綁,終至「積極開放」政策有其必要。然而,對於可能發生的潛在「風險危機」挑戰,亦不可忽略,因此「有效管理」顯然是開放陸資大肆鬆綁政策研擬的重要考量原則。因此,經濟部依據「先緊後寬、循序漸進、有成果再擴大」原則進行開放陸資來台投資業別項目檢討,並採「正面表列」方式分階段開放。二○○九年六月三十日啟動第一階段正面表列共計一九二項,是政府「開大門迎陸資」的重要紀元。開放陸資投資項目,未涉及農業,以製造業、服務業及公共建設為主要。其中,公共建設項目,各部會依照「國家安全、產業衝擊、社會觀感、產業發展」等原則評估;對已開放項目也訂有相關配套措施,限定投資設限、項目、地區、持有股份比例或限制陸資對投資事業不得具有控制能力等。邇來一波又一波,開放陸資腳步進程加速了。這是一個「量」與「質」的開放問題,「量」的方面,截至今年三月十九日共三階段開放業別項目,製造業為已高達九七%的二○四項,而服務業及公共建設分別開放一六一項及四十三項,均為五一%。最近,行政院啟動第四階段陸資開放檢討,重點集中服務業及公共建設,包括房地產、第一類電信及承攬業等。對製造業檢討重點則在於「質」方面有關限制條件的法規鬆綁,如持股比率、經營權等,甚至取消部分行業規定陸資不得取得經營權的限制。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早於二○○九年八月提出「陸資來台投資資訊手冊」,在兩岸已於八月九日簽署兩岸投保協議之際,預期申請來台投資案例將與日俱增。如何看待並運用此一波「資金紅利」創造商機,考驗你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