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個星期,本來最吸睛的大戲就是美國的總統大選,幾場辯論會下來兩黨聲勢互有消長,民調數字也拉鋸得難分難解。雖然大家空著肚子看選戰,實在沒有太多激情,但是還是要多關心一下選舉結果對美國或是對全球的政經政策帶來的影響,尤其在大部分國家都面臨長期失業率高漲的壓力下,有感說出牛肉在哪裡的候選人才有勝算。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十月底珊蒂颶風席捲美東各州,面對的是號稱此區有史以來威脅性最大的風災,此時離投票日已經不到一個星期,屆此關鍵時刻,兩位候選人當然不敢輕忽颶風對選情造成的微妙變化,於是原來擬定好的攻守計畫勢必要有大幅度的改變。雖然媒體說兩位候選人頓時成為配角,但是我相信颶風對於選舉所造成的張力反倒增強了許多,勝敗的決定,或許只是在一個小事件的應變處理是否能符合民心。其實投資人就是需要設定好「動態應變計畫」,也就是所謂的動態出場的機制。舉例來說,積極的投資人設定停損在進場價跌三%時先賣出一半,跌七%就不論理由先全數砍光,再來好好反省。而當股價照著自己判斷的方向上漲時,就需要設定另一套出場的應變標準,此時用進場價來設定獲利出場的標準,稍嫌死板,若是運用前一天收盤價的九五%作為出場的標準,就不用擔心賣太早,或是獲利沒走,淪為紙上富貴。當然更精準的投資人也會運用均線或是三天低點作為指標,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想想您手上的投資,有沒有當初是因為它有很高的股利而看好,結果拿了配股配息可是沒有出場,現在股價卻不到當時的二分之一!或者是買進熱門的標的,漲了一波沒賣,因為還沉浸在幾個月前的利多。一廂情願或是墨守成規的作戰策略,還真容易因小失大啊!